文章解析

yǒng
méi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1
guài
méi
huā
kěn
kāi
zhī
yǒu
dài
chūn
lái
dēng
qián
miàn
xiāng
chū
xuě
hòu
chūn
róng
shèng
huí
chù
qīng
shī
chéng
zǒu
lín
hóng
xiù
chuán
bēi
wàng
chén
yǎn
zhī
zhǐ
mǎi
yāo
táo
yàn
xìng
zāi

译文

我颇有些责怪梅花为何迟迟不肯开放,哪里知道它是特意在等待春天的到来。在灯火前,梅花如同披着香气的玉面佳人绽放,雪后更显得春意盎然,美丽动人,仿佛战胜了寒冷,重新夺回了春天的领地。这触发了我的诗兴,让我挥笔疾书,写下清丽的诗句,同时,也引得红袖(代指美人或友人)兴趣盎然,举杯共饮,气氛热烈。那些目光短浅的世俗之人哪里懂得欣赏这梅花的韵味,他们只知道去购买那些妖艳的桃花、杏花来装点门面。

逐句剖析

"颇怪梅花不肯开":我颇有些责怪梅花为何迟迟不肯开放,

# 颇:十分、很。

"岂知有意待春来":哪里知道它是特意在等待春天的到来。

# 岂:怎么。

"灯前玉面披香出":在灯火前,梅花如同披着香气的玉面佳人绽放,

# 披:本义是分开,这里指散发。,玉面:美好的容貌,这里指梅花。

"雪后春容取胜回":雪后更显得春意盎然,美丽动人,仿佛战胜了寒冷,重新夺回了春天的领地。

# 胜回:获得胜利,这里指梅花容颜绝美,超越一切,超凡脱俗。,春容:女子的容颜。

"触拨清诗成走笔":这触发了我的诗兴,让我挥笔疾书,写下清丽的诗句,

# 走笔:用笔很快地写。,清诗:清新的诗篇。,触拨:触动撩拨。

"淋漓红袖趣传杯":同时,也引得红袖(代指美人或友人)兴趣盎然,举杯共饮,气氛热烈。

# 传杯:宴饮中传递酒杯劝酒。

"望尘俗眼那知此":那些目光短浅的世俗之人哪里懂得欣赏这梅花的韵味,

# 那:哪。

"只买夭桃艳杏栽":他们只知道去购买那些妖艳的桃花、杏花来装点门面。

# 夭桃:艳丽的桃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梅》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诗作,此诗细腻刻画了梅之绝美与坚韧之姿,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梅的由衷赞美与深刻思考。梅花并非畏寒拒放于严冬,实则静待春日之暖阳。当灯火映照其上,梅花犹如玉面佳人,芬芳四溢,更添几分雅致。雪后之时,其美甚至超越了春日百花之艳。王安石亲触梅花,灵感涌动,挥毫泼墨,以清新之笔触,将这份红袖(喻指笔墨)之趣,巧妙传递给每一位读者。然而,世间凡夫俗子,往往为名利所困,难以领略此等美景,只知追捧那些花期短暂的桃花、杏花,实乃可惜可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主题是赞美梅花的坚韧与高洁,以及诗人对世俗眼光的讽刺。诗人通过描绘梅花在严寒中等待春天、在灯光下和雪后展现出不同美丽姿态的场景,表达了对梅花坚韧品格和高洁之美的深深敬意。同时,诗人也借梅花讽刺了那些只懂得欣赏世俗艳丽花朵、不懂欣赏梅花独特之美的“俗眼”。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眼光的讽刺和不满。

2. 写作手法

拟人:“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这里诗人将梅花拟人化,赋予其情感和意志,暗示梅花有自己的计划和节奏,不是随意开放的。同时,梅花也象征着坚韧和高洁,等待春天象征着坚持和希望。对比:“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後春容取胜回。”通过对比灯前梅花如玉般美丽、香气四溢与雪后梅花更加娇艳胜过的春景,突出了梅花在不同情境下的美丽和坚韧。直接抒情:“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这里直接表达了诗人因梅花而触发的诗情和酒兴,同时通过“走笔”和“传杯”动作,间接描绘了诗人创作和享受生活的场景。

3. 分段赏析

首联叙述了众人对梅花迟迟未开的责备,他们未能领悟梅花静待春来的深意。诗人随后解答了世人的疑惑,揭示出梅花坚守自我、静待时机的独特韵味。颔联中,梅花被赋予了佳人形象,她在灯前摇曳生姿,散发着幽幽清香;雪后更显玉容绝美,超然于群芳之上。拟人化的手法,让梅花在灯下、雪后的情景中,如同佳人一般,清雅脱俗。颈联描述了梅花的高雅触动了诗人的心弦,他提笔疾书,将清新的诗篇跃然纸上。笔墨间,诗人的衣袖被浸湿却浑然不觉,只闻得旁边女子举杯劝酒的声响。梅花的魅力激发了诗人的诗情与酒兴,笔下生花,红袖添香。尾联通过对比,讽刺了世俗之人只知追捧妖艳的桃花、杏花,却不懂梅花的高贵品质。梅花与桃、杏的对比,彰显了梅花的高洁与坚贞;诗人与“俗眼”的对比,则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品质的深刻理解与赞美,以及对世俗浅薄的讽刺。结合“有意待春来”,诗人借梅花自喻,抒发了改革志向不被理解的苦闷,以及坚守自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怀。

4. 作品点评

《梅花》此诗聚焦于梅花,赞颂其香色双绝,于早春时节独领风骚,展现出无畏严寒的刚毅与不甘人后的奋进之志。诗中深刻揭示了春梅在酷寒中傲然绽放的独特气质,象征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作品寓意深远,颂扬了梅花淡泊名利、风雪无阻、清雅芬芳、不屈不挠的高尚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答客》

下一篇:宋·王安石《仲明父至宿明日遂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