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汉家子":我本是汉朝的女子,
"早入深宫里":早年进入了那深深的皇宫里。
"远嫁单于国":后来远嫁到匈奴单于的国度,
"惟悴无复理":憔悴不堪再无昔日的美丽与生机
"穹庐为室旃为墙":以毡帐作为居住的房屋,用毛毡围成墙壁,
# 室:龙舒本作屋。
"胡尘暗天道路长":胡地的沙尘漫天,前路漫长又迷茫。
"去住彼此无消息":从此与汉宫的亲人们彼此隔绝,再无消息往来,
"明明汉月空相识":只有那皎洁的汉月仿佛还认识我,徒增伤感。
"死生难有却回身":生死相隔,难以再有机会回到故土,
"不忍回看旧写真":实在不忍心回头去看曾经在汉宫留下的画像。
# 回:龙舒本作重。
"玉颜不是黄金少":并非是我没有足够的金钱贿赂画师,
"爱把丹青错画人":而是画师贪图钱财胡乱地把我画丑。
"朝为汉宫妃":早上还是汉朝宫廷中的妃子,
# 朝为汉宫妃:原校:一作今日汉宫妃,明朝胡地妾。
"暮作胡地妾":傍晚就成了匈奴之地的妾室。
"独留青冢向黄昏":只留下那青冢在黄昏中孤寂地伫立,
"颜色如花命如叶":我的容颜曾如花般娇艳,命运却如树叶般轻薄脆弱。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分段赏析
“我本汉家子,早入深宫里。远嫁单于国,憔悴无复理”开篇点明昭君的身份,“我本汉家子”强调她本是汉朝的女子,却早早进入深宫。“早入深宫里”暗示了她在宫中的孤独和无奈,也为后面的远嫁埋下伏笔。“远嫁单于国”直接写出了昭君命运的转折,她被迫远嫁匈奴。“憔悴无复理”描绘了昭君远嫁后的憔悴模样,表现出她对远离家乡、亲人的痛苦和无奈。“穹庐为室旃为墙,胡尘暗天道路长。去住彼此无消息,明明汉月空相识。死生难有却回身,不忍回看旧写真”“穹庐为室旃为墙”描写了昭君在匈奴的居住环境,以穹庐为室、旃为墙,突出了生活条件的艰苦和文化差异。“胡尘暗天道路长”则进一步强调了她所处环境的恶劣,以及与家乡路途的遥远。“去住彼此无消息”写出了昭君与汉朝亲人之间音信断绝的无奈,“明明汉月空相识”通过明月这一意象,表达了昭君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明月虽明,但她只能与明月相识,却无法与亲人相见。“死生难有却回身”表明昭君深知自己生死难料,难以再回到家乡。“不忍回看旧写真”则表现出她不忍心看过去的画像,因为那会勾起她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更添伤感。“玉颜不是黄金少,爱把丹青错画人。朝为汉宫妃,暮作胡地妾。独留青冢向黄昏,颜色如花命如叶”“玉颜不是黄金少,爱把丹青错画人”揭示了昭君远嫁的原因,是因为画师的错画,而不是因为她缺少黄金贿赂。这两句诗批判了当时宫廷中以貌取人、贿赂成风的现象。“朝为汉宫妃,暮作胡地妾”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昭君命运的巨大变化,从汉宫的妃子到胡地的妾室,这种落差让人深感命运的无常。“独留青冢向黄昏,颜色如花命如叶”描绘了昭君死后的凄凉景象,她的青冢独自面对黄昏,美丽的容颜如同花朵般凋零,生命却如树叶般脆弱。“青冢”成为了昭君命运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她的同情和惋惜之情。
下一篇:宋·王安石《次韵和甫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