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zhú
huā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1
tuì
退
gōng
shī
jiǔ
huá
nián
yōu
fāng
jìn
yán
zhòng
luàn
chōu
qīng
jié
shòu
zēng
qīng
rǎn
jiàng
huā
yuán
fēng
shuāng
fàng
piāo
líng
zǎo
yīng
cóng
ài
piān
xiàng
měi
rén
shàng
xiù
gèng
liú
jiā
chán
juān

译文

退朝后,我以诗酒为乐,享受这美好的年华,想要摘取那清幽芬芳的花朵放置在华丽的筵席旁。种下的竹子像玉石般修长,新笋肆意生长,那青青的竹节显得清瘦挺拔,花瓣就像精心裁剪过的丝绸,轻轻染上色彩,呈现出圆圆的绛红色花朵。风霜不会让它过早飘零,想必是雨露对它们格外怜惜眷顾,给予了特别的滋润。它已经绣在美人的衣裳上,还要留下让佳客吟咏它的美好。

逐句剖析

"退公诗酒乐华年":退朝后,我以诗酒为乐,享受这美好的年华,

"欲取幽芳近绮筵":想要摘取那清幽芬芳的花朵放置在华丽的筵席旁。

"种玉乱抽青节瘦":种下的竹子像玉石般修长,新笋肆意生长,那青青的竹节显得清瘦挺拔,

"刻缯轻染绛花圆":花瓣就像精心裁剪过的丝绸,轻轻染上色彩,呈现出圆圆的绛红色花朵。

"风霜不放飘零早":风霜不会让它过早飘零,

"雨露应从爱惜偏":想必是雨露对它们格外怜惜眷顾,给予了特别的滋润。

"已向美人衣上绣":它已经绣在美人的衣裳上,

"更留佳客赋婵娟":还要留下让佳客吟咏它的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石竹花》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石竹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石竹花的形态和色彩,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王安石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种玉乱抽青节瘦,刻缯轻染绛花圆。”描绘了石竹花的形态和色彩;“风霜不放飘零早,雨露应从爱惜偏。”则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增强了情感共鸣。这首诗语言细腻,意境优美,展现了王安石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石竹花的描写,诗人传递出对青春与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拟人:“风霜不放飘零早。”“雨露应从爱惜偏。”,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表现出对石竹花的怜惜之情。

2. 分段赏析

首联:“退公诗酒乐华年,欲取幽芳近绮筵。”诗人描绘了自己退职后以诗酒为乐,享受美好年华的情景。他渴望将幽雅的石竹花带到华丽的筵席上,表现出对美的追求。颔联:“种玉乱抽青节瘦,刻缯轻染绛花圆。”诗人描绘了石竹花的形态:种下的玉竹随意生长,抽出纤细的嫩芽;轻薄的丝织品上,浅浅地染上了鲜艳的花朵。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石竹花的清雅与美丽。颈联:“风霜不放飘零早,雨露应从爱惜偏。”诗人表达了对石竹花的怜惜之情。风霜不会让它过早飘零,雨露也偏爱地滋润着它。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尾联:“已向美人衣上绣,更留佳客赋婵娟。”诗人描绘了石竹花被绣在美人的衣裳上,还留下让佳客吟咏它的美好。这两句不仅展现了石竹花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美的传承与赞美的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寄杨德逢》

下一篇:宋·王安石《久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