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献赋久无人":当年一同献赋求仕的人早已不见,
"握手悲欢迹已陈":如今握手时的悲欢也都已成为过去。
"它日白衣霄汉志":曾经你身着白衣时有直上云霄的壮志,
"暮年朱绂水云身":暮年却身着朱绂归隐于水云之间。
"虚容剑几今长夜":如今你已长眠,那剑几空留在这漫漫长夜,
"小隐山林只旧春":你往昔小隐山林的生活,仿佛还停留在旧日的春天。
"岂惜埋辞追往事":我岂会吝惜笔墨来追忆往事,
"齿衰才尽独伤神":只是我年老才衰,只能独自黯然伤神。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分段赏析
首联“同时献赋久无人,握手悲欢迹已陈”,诗人以“同时献赋”开篇,回忆往昔一同进取的时光,如今却物是人非,悲欢之情皆成过往,奠定了全诗的哀伤基调。颔联“它日白衣霄汉志,暮年朱绂水云身”,将友人昔日白衣时的壮志豪情与暮年朱绂加身却归隐水云的闲适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时光流转、人生境遇的变化。颈联“虚容剑几今长夜,小隐山林祇旧春”,描绘友人离世后,剑几空留,长夜寂寂;而其在山林的小隐生活,却仿佛还停留在旧日的春天,增添了几分凄凉与怅惘。尾联“岂惜埋辞追往事,齿衰才尽独伤神”,诗人直言并非吝惜笔墨追忆往事,而是因自己年老才衰,面对友人的离去,只能独自伤神,将情感推向高潮。
上一篇:宋·王安石《黄花》
下一篇:宋·王安石《愍儒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