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
·
xǐng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xǐng
chūn
jiāng
mèng
duàn
luò
huā
fēi
jiǔ
xǐng
hái
zuì
zuì
hái
xǐng
xiào
rén
jiān
jīn

译文

渔父酒醒以后,春江上时光已是正午,醒来只见阵阵落花飞絮。醒了以后还会再喝醉,醉了以后又会再醒,将古往今来人间的功名利禄付之一笑。

逐句剖析

"渔父醒":渔父酒醒以后,

"春江午":春江上时光已是正午,

# 午:正午,晌午。

"梦断落花飞絮":醒来只见阵阵落花飞絮。

# 飞絮:飘飞的江边柳絮。,梦断:梦醒,酒醒。

"酒醒还醉醉还醒":醒了以后还会再喝醉,醉了以后又会再醒,

"一笑人间今古":将古往今来人间的功名利禄付之一笑。

# 今古:古往今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渔父·渔父醒》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词开篇描绘渔父在春日中午从睡梦中醒来,映入眼帘的是落花飞絮的景象。接着描述渔父酒醒又醉、醉了又醒的状态,最后以“一笑人间今古”收束,表达渔父对古往今来人间世事的态度。整首词借渔父的形象,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旷达不羁的人生观,展现出对人间纷扰的一种淡然与洒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苏轼的人生轨迹正经历着一次重要转变,他告别了度过四年多贬谪时光的黄州,奉命前往汝州。渔父的生活让苏轼看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的可能,触发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于是,苏轼以渔父为创作原型,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融入其中,写下了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梦断落花飞絮”,描绘春江中午落花飞絮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悠然又略带迷离的氛围,为后文渔父对人间的感悟做铺垫,借景烘托出渔父超脱的心境。反复:“酒醒还醉醉还醒”,通过“酒醒”与“醉”的反复,突出渔父沉醉与清醒交替的生活状态,也暗示其对尘世的一种超脱态度,不执着于清醒与沉醉,而是顺应自然。直抒胸臆:“一笑人间今古”,直接表达渔父对古往今来人间世事的态度,以“一笑”展现出超脱与旷达,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其对尘世的淡然。

2. 分段赏析

“渔父醒,春江午”,简洁地交代了时间和人物状态,渔父在春日中午醒来,点明了场景发生的背景,给人以宁静之感,为整首词定下悠然的基调。“梦断落花飞絮”,进一步描绘渔父醒来后的所见之景,落花飞絮营造出一种飘忽、迷离的氛围,增添了画面的诗意,同时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为后文渔父对人间的感悟埋下伏笔。“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从对渔父生活状态的描写转向对其内心世界的揭示。“酒醒还醉醉还醒”描述了渔父在醉与醒之间循环的生活,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洒脱。“一笑人间今古”则将渔父的旷达推向高潮,以“一笑”面对古往今来的人间诸事,展现出对尘世纷扰的不屑与看淡,升华了主题。

3. 作品点评

从艺术手法上看,此词巧妙地将景与理相融合。上阕的春日江景描写,绝非单纯的写景,而是为下阕渔父的处世态度做铺垫,景中含情,情中有理。景为理提供了生动的背景,理则深化了景的内涵,二者相得益彰。全词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痕迹。然而,词境却开阔深远,渔父所处的春江场景,以及其对人间今古的“一笑”,无不展现出一种宏大的视野与豁达的襟怀。这种质朴语言与广阔词境的结合,使得词作格调高雅,韵味悠长,虽简短却耐人寻味,充分彰显了苏轼词作的独特魅力与高超艺术水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该词用白乐天《醉吟先生传》,否则出之太易,即非公之所为也。凡此等句,又当数典以实之,与得诸性灵之诗,不可以典注实者不同。

清王文诰《苏文忠公诗集成总案》卷二十五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乘舟过贾收水阁,收不在,见其子,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苏轼《记岭南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