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炉犹暖麝煤残":香炉还是暖的,炉中的香烧的所剩不多了。
# 麝煤:即麝墨。,金炉:金属铸的香炉。
"惜香更把宝钗翻":爱惜香,哪怕剩的不多了,也要用宝钗把那点残余未尽的香翻动,使它全部燃烧完毕。
# 宝钗:用金银珠宝制作的双股簪子。,惜香:珍惜麝香、供香。
"重闻处":再嗅那里,
# 重闻:再嗅。
"余熏在":余留的香还存在,
# 余熏:余留的香味。
"这一番、":这一番操作,
"气味胜从前":香气比往昔更为浓郁。
"背人偷盖小蓬山":趁着别人不知道,把沉香木加进香炉中。
# 小蓬山:相传为仙人居地,这里代指香炉。,偷盖:暗暗地盖上。,背人:趁人不知道,躲避着人。
"更将沉水暗同然":和燃烧着的香料一同暗暗燃烧,
# 然:“燃”的本字。,沈水:即沉水、沉香木。
"且图得":只求能够,
"氤氲久":让香气长久地弥漫萦绕 ,
# 氤氲:弥漫的浓烈的香气。
"为情深、":这么做因为两人感情很深,
"嫌怕断头烟":害怕香没有烧完就会熄灭。
# 断头烟:断头香,谓未燃烧完就熄灭的香。俗谓以断头香供佛,来生会得与亲人离散的果报。,嫌怕:厌弃而害怕。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悼亡主题的词作。上片勾勒灵柩前焚香忆旧的场景,以主谓与层进句式追忆过往:从“金炉”“麝煤”的旧日使用,到“宝钗翻香”的温情细节,再以当下“余熏”之味胜过往昔,借馥郁香气喻指往昔的美满时光。下片记述殡仪中添香的私密行为,通过“背人偷盖”香炉、暗添沉香的细节,以“氤氲久”与“嫌怕断头烟”的双重缘由,展现苏轼对亡妻至死不渝的情愫。全词表面咏叹焚香盼香不散,实则从王弗生活习性切入,借今昔焚香之景寄托哀思,以“背人偷盖”“嫌怕断头烟”等细微举动,深化二人超越生死的挚爱情深。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以“金炉”“麝煤”“沉水香”等香炉焚香意象贯穿全词,上片由“金炉犹暖麝煤残”的往昔实写,转入“重闻处,余熏在”的当下虚写;下片“背人偷盖小蓬山”的动作刻画为实,“嫌怕断头烟”的心理描写为虚,通过虚实结合,将对亡妻的思念融入缕缕香烟,使抽象情感具象可感。细节描写:抓住“惜香更把宝钗翻”“背人偷盖小蓬山”等细微动作,用宝钗拨香、偷盖香炉等生活细节,生动展现夫妻间的温情与词人对亡妻的眷恋,以小场景映射深厚情感,极具感染力。对比:上片“金炉犹暖麝煤残”写过去,“重闻处,余熏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写现在,今昔对照凸显时光变迁与思念加深;下片从“背人偷盖”的动作到“嫌怕断头烟”的心理,层层递进,将对亡妻的情感从行为层面推向精神层面。
3. 分段赏析
上片:炉香寄忆,以香为引诉深情。首句“金炉犹暖麝煤残”以主谓句式切入往昔情境,苏轼笔下“金炉”的余温似仍萦绕指尖,而伴读时燃尽的“麝煤”却已残存寥寥,冷暖交织中暗隐时光荏苒的怅然。次句“惜香更把宝钗翻”妻子惜香情切,竟以“宝钗”轻拨残香,让余韵尽数弥散——这一以饰品拨香的细节,既见闺阁雅趣,更显夫妻“添香伴读”的温情。结句“重闻处,余熏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转至当下场景,故地重嗅时,残香犹存且更胜往昔,表面写香气馥郁,实则以“香胜从前”暗喻往昔幸福在记忆中被层层晕染,今昔交织间,思念如香雾般漫溢。下片:秘添香篆,俗礼深处显贞情。起笔“背人偷盖小蓬山。更将沉水暗同然”勾勒私密场景:苏轼背着众人,悄然合上蓬山形香炉,又暗添沉水香与残香共燃。“背人”“偷盖”“暗然”一组动词,将悼亡之情化为小心翼翼的动作,似有避忌世俗目光的羞涩,却藏着深沉难言的眷恋。结句“且图得,氤氲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以两层心迹倾诉作答:既盼香气绵长不绝,更因情至深笃,忌惮“断头烟”的不祥寓意。即便“嫌怕断头烟”是旧时俗信,却恰是苏轼对亡妻“生同衾,死同穴”的忠贞写照——他以最朴质的民俗传统对抗生死界限,将跨越阴阳的守护欲凝于“怕断烟”的细微心念中。
4. 作品点评
苏轼笔下的这首词,看似描绘妇女焚香,祈愿香气绵长以喻幸福永续,实则借妻子王弗生前生活细节,寄托深切思念。词中围绕香炉焚香之景,通过今昔对照,将绵绵情思娓娓道来。“背人偷盖小蓬山”这一细微动作,恰似时光切片,精准定格苏轼对爱情的虔诚与专一,在含蓄中尽显深情。而“嫌怕断头烟”虽带封建迷信色彩,却从特殊视角切入,以对焚香续断的在意,折射出苏轼与王弗超越生死的深厚情感羁绊,将阴阳相隔的思念之情渲染得愈发浓烈,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这份跨越时空的眷恋。
# 遮遮掩掩,孰谓坡老不解作儿女语。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
# 一个“翻香”,便将惜香、怜香的爱意翻转出来,这位豪放派大词人的婉丽词作也是情思绵长。
不详饶学刚
# 此词苏次言传于伯固家,云老人自制腔名。
宋傅干《注坡词》卷十二
# 元曲所谓“前生烧了断头香”者,宋时先有此说耶。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