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落荆门江树空":秋霜降落在荆门江树叶子落空,
# 空:指树枝叶落已尽。,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布帆无恙挂秋风":布帆完好地挂在杆上招引秋风。
# 布帆无恙:运用《晋书·顾恺之传》的典故:顾恺之从他上司荆州刺史殷仲堪那里借到布帆,驶船回家,行至破冢,遭大风,他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此处表示旅途平安。
"此行不为鲈鱼鲙":我这次出去不是为了那鲈鱼鲙,
# 鲈鱼鲙:运用《世说新语·识鉴》的典故:西晋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时,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菰菜、鲈鱼鲙的美味,遂辞官回乡。
"自爱名山入剡中":本来就热爱名山因此才去剡中。
# 剡中:指今浙江省嵊州市一带。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秋下荆门》是一首短小精悍、节奏明快的七言绝句,属出游纪行题材。内容上描绘了诗人李白秋天离开荆门时的所见所怀,首句点明秋季,荆门霜落、江树凋零,呈现萧索开阔之景;次句借秋风中布帆完好暗示旅途顺利。后两句诗人表明此行非如张翰因思乡而归,而是因喜爱名山前往剡中,抒发了对游历山水的向往、喜爱及踏上旅途的喜悦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此行不为鲈鱼鲙”,运用了西晋张翰因思念家乡鲈鱼脍而辞官归乡的典故,通过否定该典故中张翰的行为,表明自己出游并非为了思乡而归,突出自己对名山游历的热衷。借景抒情:首句“霜落荆门江树空”描绘寒霜降临,荆门江边树木凋零的景象,渲染出秋意的肃杀与空寂。“布帆无恙挂秋风”则展现布帆在秋风中安稳高悬之景。诗人借这两句秋景,传达出虽有秋意的清冷,却无行程阻碍的畅快。后两句表明自己不为美食,只为追寻名山而去剡中,景中饱含着对自由游历和美好山水的向往之情。
3. 分段赏析
首句“霜落荆门江树空”,以写景开篇,巧妙地点出题目中的“秋”与“荆门”。往昔,荆门山曾林木繁茂、绿叶蔽山,可此时诗人眼前,却是秋霜降临、树叶凋零,一片空荡之象。山空使得江面愈发开阔,这个“空”字生动地勾勒出山明水净、天地清朗之景,虽寥廓却无丝毫萧瑟衰败之感。次句“布帆无恙挂秋风”,承接上句的“江”字,又暗自点明“下”字。东晋顾恺之担任荆州刺史殷仲堪的参军时,告假乘船东下,殷仲堪借其布帆。途中遇大风,顾恺之写信报平安称“行人安稳,布帆无恙”。此处诗人借用这一典故,既表明旅途顺遂,更有天遂人愿之意。秋风助力行舟的画面,尽显诗人的乐观与欣慰。第三句“此行不为鲈鱼鲙”,西晋时吴人张翰在洛阳为官,秋风起时念及家乡的莼羹、鲈鱼鲙,认为人生应适意,不应为功名利禄羁留他乡,遂归乡。李白此时正值秋季东行,自然联想到张翰的故事,他特意声明自己与张翰目的不同,自己正远离家乡。第四句“自爱名山入剡中”,饱览剡中的名山胜水,一直是诗人所向往的,这在他出蜀前便有体现。不过结合上句来看,含义更为丰富。剡中在今浙江嵊州,多有山水胜景。“自”字与上句的“不为”相呼应,使两句紧密相连,情感更加强烈。倘若仅将这两句理解为诗人表明此行目的是赏剡中山景,就过于肤浅。实际上,李白真正“入剡中”是多年之后的事了。
4. 作品点评
《秋下荆门》在艺术呈现上独具特色。短短四句,却将写景、叙事、议论巧妙融合,每一部分都生动鲜明,生动地展现出诗人年轻时“仗剑去国”的蓬勃热情。整首诗的笔调灵动多变,在转折变化间,又能做到自然流畅、浑然一体。
# 蒋仲舒曰:“挂”字最得趣。徐子扩曰:闲适。
明敖英《唐诗绝句类选》
# 霜落则木叶俱尽,故云“空”。于此时而挂帆来游,岂欲以鲈自高耶?所以入剡中者,爱此名山耳。
明李攀龙《唐诗训解》
# 明明说天下将乱,孑身归隐,却又推开解说,此古人身份不可及处。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信口拈出,兴味自佳。
不详不详《唐诗直解》
# 无意无色,自然高妙。
明陆时雍《唐诗镜》
# 用事之法,贵有变化,不宜即事用事。如“行人安稳,布帆无恙”,本言济险之状,而诗中无济险意,偶用四字,成笔趣而已,是谓借用古事(“不为鲈鱼”句下),翻案用事。
清黄生《唐诗摘钞》
# 轻秀。运古入化,绝妙好辞。
不详不详《唐宋诗醇》
# 首句写荆门,用“霜落”“树空”等宇,已为次句“秋风”通气。次句写舟下,趁便嵌入“挂秋风”字,暗引起第三句“鲈鱼脍”意来。第三句即以“此行”承住上二句,以“不为鲈鱼脍”五字翻用张翰事,以生出第四句来,托兴名山,用意微蜿。
清李锳、李兆元《诗法易简录》
# 清景幽情,自然深出,若着一点俗思,作不得亦读不得。此等句点拨入神,笔端真有造化。
不详不详《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严沧浪曰:后半自清胜,然“思鲈鱼”是晋人偏趣,翻作“爱山”是唐人,便痴。翼云云:“霜落”则叶空矣,先写秋意。次句以题中“下”字意承。“此行”便紧接上文作转,以“张翰见秋风起,思吴中莼鲈”事开一笔。剡县隶会稽,多佳山水,“自”字合上“不为”二字。
清王琦《李太白诗醇》
# 言微旨远(末二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上一篇:唐·杜审言《送崔融》
下一篇:唐·杜甫《九日五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