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十二月":在寒冷的十二月份,
"苍鹰八九毛":刚刚被捕的老鹰被猎人剪掉了强劲的羽毛。
# 苍鹰八九毛:鹰一岁色黄,二岁色变次赤,三岁而色始苍矣,故谓之苍鹰。八九毛者,是始获之鹰,剪其劲翮,令不能远举扬去。
"寄言燕雀莫相啅":燕子和麻雀在那里噪聒嘲笑老鹰,
# 啅:众口貌,太白借用作嘲诮意。一作“啄”。
"自有云霄万里高":老鹰让燕子和麻雀不要高兴太早,因为它迟早还要飞上万里云霄。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象征:诗中的“燕雀”象征着目光短浅、平庸无能的世俗之人,它们只在低空活动,满足于眼前的小利益;而“苍鹰”则象征着像李白一样志向高远、胸怀天下的杰出之士。借助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平庸之辈的轻蔑,以及对自身远大抱负的坚守。对比:将燕雀的低飞、聒噪与苍鹰的志向高远、自信坚定进行对比。燕雀的局限与苍鹰的不凡形成鲜明反差,突出了苍鹰的高大形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理想追求的执着,以及对世俗观念的批判,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写“寒冬十二月”的恶劣环境,凛冽寒风如刀割般肆虐,天地间一片肃杀。而“苍鹰八九毛”,短短数字,描绘出一只羽毛稀疏的苍鹰。寒冬本就让万物蛰伏,苍鹰却仅余八九成羽毛,可见它历经艰难,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顽强生存。这一描写,不仅勾勒出苍鹰外表的落魄,更从侧面凸显其坚韧不屈的品质,它没有因寒冬和羽毛的残缺而退缩,反而在困境中坚守,为后文凸显其志向做了铺垫。后两句诗人借苍鹰之口,向燕雀发出告诫。燕雀叽叽喳喳,象征着目光短浅、平庸世俗之辈。它们只在低空徘徊,局限于眼前的小天地,无法理解苍鹰的远大志向。而苍鹰志向高远,心中装着万里云霄。“自有云霄万里高”,一个“自”字,尽显苍鹰的自信与坚定,它清楚自己的目标所在,不会因燕雀的聒噪而动摇。此句通过燕雀与苍鹰的对比,突出苍鹰的不凡与志向的宏大,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那些目光短浅之人的不屑,表达自己虽身处困境,却如苍鹰一般,胸怀大志,坚信未来定能冲破阻碍,翱翔于广阔天地的豪情。
上一篇:唐·李白《姑孰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