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cuī
róng

朝代:唐作者:杜审言浏览量:2
jūn
wáng
xíng
chū
jiàng
shū
yuǎn
cóng
zhēng
zhàng
lián
què
jūn
huī
dòng
luò
chéng
jīng
zhān
zhāo
shuò
jiā
chuī
biān
shēng
zuò
jué
yān
chén
sǎo
qiū
fēng
běi
píng

译文

君王将派遣大将出师远征,你作为书记官也奉命随行。饯别的酒宴规模十分盛大,雄壮的军威轰动整个洛城。军旗在早晨的寒气中飘扬,胡笳在夜晚的边境上传鸣。你稳坐中军筹划灭敌计谋,北方的边境秋天就能平定。

逐句剖析

"君王行出将":君王将派遣大将出师远征,

# 行出将:将要派遣大将出征。

"书记远从征":你作为书记官也奉命随行。

# 书记:崔融为节度使掌书记之官。

"祖帐连河阙":饯别的酒宴规模十分盛大,

# 连河阙:从京城连续到黄河边。阙,宫殿。指京城。,祖帐:为送别行人在路上设的酒宴帷帐。

"军麾动洛城":雄壮的军威轰动整个洛城。

# 洛城:洛阳城。,军麾:军旗,这里代指军队。

"旌旃朝朔气":军旗在早晨的寒气中飘扬,

# 朔气:北方寒冷的空气。,旌旃:旗帜、军旗。旃:一作旗。

"笳吹夜边声":胡笳在夜晚的边境上传鸣。

# 边声:边界上的警报声。,笳:即胡笳。一种管乐器,汉魏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军营中常用作号令。

"坐觉烟尘扫":你稳坐中军筹划灭敌计谋,

# 烟尘:古时边境有敌入侵,便举火焚烟报警,这里指战事。,坐觉:安坐军中,运筹帷幄。

"秋风古北平":北方的边境秋天就能平定。

# 古北:指北方边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崔融》为唐代诗人杜审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采用叙事手法,叙述友人奉诏随军远征的背景,点明送别缘由;颔联描绘送行场景的壮阔气象,展现军旅阵列的雄浑气势;后两联转写对边塞战局的想象,预判此役必将肃清叛乱、平定边疆,寄寓了对崔融的勉励与期许。全篇虚实结合,结构严谨,格调沉郁刚健,声律顿挫有致,通过环境烘托与意象映衬等艺术手法,塑造出雄奇苍劲的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诗人

杜审言(645?~708),唐代诗人。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后官修文馆直学士。少时他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杜审言的诗前期多抒写羁旅情怀,描绘山川景物,笔力雄健,能够寓湛深的艺术构思于严整格律之中;之后则多歌功颂德、应制献酬之作。其五言律诗格律严谨,首创四十韵长篇排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杜甫对其诗评价很高,称为“吾祖诗冠古”。代表作品有《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春日京中有怀》《登襄阳城》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契丹攻陷营州。朝廷于七月下诏命梁王武三思任榆吴道安抚大使,率军东征以御契丹。崔融时任其幕府掌书记,随行东征。此诗为送别时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送崔融》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是杜审言为好友崔融而作,表达了诗人对崔融的鼓励与祝愿。

2. 写作手法

对比:通过“君王”与“书记”、“行”与“远”的对比,突出友人随军远征的使命感。强化友人身份的特殊性,既体现其受重用,又暗含诗人对其才华的赞赏与羡慕。​​虚实结合:前两联实写送别场景,后两联虚写想象中战场情景(旌旗朝朔、笳声夜鸣)与战后捷报(坐觉烟尘扫)。拓展诗意空间,由现实转向理想,强化对友人功绩的期许。烘托:以“旌旃”“朔气”“茄吹”“边声”等意象,构建军营肃穆、战场悲壮的氛围。侧面渲染军队的高昂士气,暗示战争的正义性与必胜信念。象征:末句“秋风古北平”以季节与地理意象收束,象征战事平定、捷报传来的必然。含蓄表达对友人的信任及对未来的乐观,情志交融。

3. 分段赏析

首联:“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采用叙事手法,说明友人随军出征的背景:君主派遣将领率军抵御外敌,作为书记官的友人需随主帅远行。诗人未直接描写行军场景,而是通过君臣出征的格局铺陈,既点明送别缘由,又以“君王”与“书记”、“行”与“远”的对应关系,暗含对友人受重用的赞许及对其建功的期许,为全诗奠定庄重基调。颔联:“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转写送别场景,通过“连河阙”展现饯行帐幕绵延宫阙之壮阔,以“动洛城”凸显军阵调动全城震撼的气势。“连”“动”二字精准勾勒出送别场面的恢弘,既见出朝廷对此次出征的重视,也侧面反映军队整饬有序的军容。颈联:“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转向征途想象,描绘军旗在凛冽晨风中猎猎,胡笳于边城月夜长鸣。通过“朝朔气”“吹边声”等意象组合,既展现军旅生活的艰苦卓绝,又以昼夜不息的军容暗示严明纪律,折射出将士们昂扬的斗志与必胜信念。尾联:“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展望战局,设想友人运筹帷幄之中,待秋高气爽时捷报传来的场景。“坐觉”二字突出战略决策的从容自信,“烟尘扫”“古北平”则预示战事将顺利告捷。诗人不直写战斗过程,而通过时空跨越的想象,将饯别之情升华为对平叛必胜的坚定信念,完成从个人送别到家国情怀的升华。

4. 作品点评

该作品通过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构建了完整的艺术境界。前四句立足现实场景,刻画送别画面;后四句突破时空界限,以边塞苦寒环境为背景,展现风沙蔽日、冰霜凝甲的戍边图景,强化了战时氛围。全篇贯穿军事意象,既描绘将士镇守中军、从容指挥的英姿,又通过环境反衬凸显尚武精神。作品语言凝练遒劲,声律顿挫有致,在避免感伤情调的同时,通过战场场景的立体呈现,隐含对胜利的期许。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结句老。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 雄伟词妙。

明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

# 尾联寓意格。八句浑而峭。

清黄生《唐诗矩》

# 题中无书记,次句即补出,通篇皆注意做书记。虽不及射洪(按指陈子昂《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诗)之超迈绝伦,却是正法。学必简,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学射洪,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祖帐”“军麾”,热闹中有一书记在焉。至于朝看“朔气”,夜听“边声”,不知不觉而烟尘扫矣,非书记而何?必简题中无书记,而诗中全说书记;射洪题中有著作,而诗中全不说著作。古人题详者,诗略之;题略者,诗详之,此定法也。

清屈复《唐诗成法》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司空图《杏花》

下一篇:唐·李白《秋下荆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