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áo
guō
zhǔ
簿
èr
shǒu
bìng
yǐn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jīn
gāo
huái
chū
yīn
liáng
chén
fēi
míng
qīng
yíng
jīn
juǎn
shū
zuò
sòng
shī
qín
què
shí
nián
yán
jīn
wèi
cháng
chū
chū
wéi
lín
qīn
jiā
shì
shì
zhuó
bǎi
shǐ
shǒu
zhēn
dāng
nián
èr
lǎo
rén
zuò
yīn
huái
mèng
jiǎo
wèi
shèng
zān
xiào
wèn
jūn
niàn
zhī
shēn

译文

今日究竟是怎样美好的日子呀,高大的槐树已投下了初夏最初的树荫。这美好的时光可不是徒有虚名,清爽和畅的气息充满我的衣襟。小孩子卷起书卷坐在那里,诵读诗歌的声音就像弹奏琴曲一样动听。回想起四十年前,那时我的容颜也如同你现在这般青春美好。平日里闭门在家不曾轻易外出,一旦出门就受到邻里们的敬重。家中的事情常常借鉴古人的经验,各种史书都亲自斟酌研读。当年的两位老人,喜爱我作出这样的诗歌。淮水之滨的美好品德进入我的梦乡,童年时的发饰已经比不上现在的簪子。小孩子笑着问我,您为什么对这些往事思念得如此深切。

逐句剖析

"今日复何日":今日究竟是怎样美好的日子呀,

"高槐布初阴":高大的槐树已投下了初夏最初的树荫。

"良辰非虚名":这美好的时光可不是徒有虚名,

"清和盈我襟":清爽和畅的气息充满我的衣襟。

"孺子卷书坐":小孩子卷起书卷坐在那里,

"诵诗如鼓琴":诵读诗歌的声音就像弹奏琴曲一样动听。

"却去四十年":回想起四十年前,

"玉颜如汝今":那时我的容颜也如同你现在这般青春美好。

"闭户未尝出":平日里闭门在家不曾轻易外出,

"出为邻里钦":一旦出门就受到邻里们的敬重。

"家世事酌古":家中的事情常常借鉴古人的经验,

"百史手自斟":各种史书都亲自斟酌研读。

"当年二老人":当年的两位老人,

"喜我作此音":喜爱我作出这样的诗歌。

"淮德入我梦":淮水之滨的美好品德进入我的梦乡,

"角羁未胜簪":童年时的发饰已经比不上现在的簪子。

"孺子笑问我":小孩子笑着问我,

"君何念之深":您为什么对这些往事思念得如此深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陶郭主簿二首》是苏轼所作的和陶诗。彼时苏轼仕途浮沉,借和陶诗抒怀。诗中先绘夏日高槐初荫、清和宜人之景,以及孩子诵诗的温馨画面,尽显生活闲适。又由孩子青春容颜忆起四十年前的自己,感慨时光飞逝。还提及自己闭门读书、与邻里相处融洽,以古为鉴的生活状态。当年的两位老人欣赏其诗,淮水之德入梦,更添对往昔人事的怀念。全诗风格自然质朴,于平淡生活书写中,展现苏轼对生活的热爱与旷达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今日复何日,高槐布初阴。良辰非虚名,清和盈我襟”,通过描写夏日高槐初荫、气候清和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当下美好时光的喜爱和悠然自得的心情。细节描写:“孺子卷书坐,诵诗如鼓琴”,细腻刻画孩子专注读书诵诗的画面,增添生活气息,展现出温馨的家庭氛围和闲适的生活状态。对比:“却去四十年,玉颜如汝今”,将过去四十年与当下对比,引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以孩子青春的容颜衬托自己的岁月变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次韵钱越州》

下一篇:宋·苏轼《尘外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