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táng
jìn
xiá
zhēng
róng
lián
fēng
shāo
guài
shí
biàn
cāng
cuì
tiān
gōng
yùn
shén
qiǎo
jiàn
zuò
wěi
yǎng
zhá
shì
fāng
shēn
jié
gòu
wèi
suì
páng
guān
xiá
shùn
zào
yōu
suì
cāng
xiāng
jué
lǐn
yǎng
guān
jiǔ
dǐng
jùn
shuǎng
líng
hào
huàng
dàng
tiān
gāo
bēng
téng
jiāng
shuǐ
fèi
chāo
ràng
zhí
yǒng
wèi
pān
yuán
jiàn
shén
zuò
jiù
shí
wèi
chán
chán
jiāng
wèn
miào
yáo
guān
shén
shí
chuò
yuē
chéng
yǒu
shǒu
jiàn
xié
huán
tuō
xiá
nòng
xiū
pèi
rén
xīn
suí
biàn
yuǎn
jué
hán
shēn
lǎo
xiào
páng
shào
nián
cháng
zhì
suí
yuán
náo
shàng
fǎn
shéng
suǒ
shì
shí
sǔn
fēng
shū
lèi
shì
rén
shén
guài
lùn
shuō
jīng
yòu
zhì
chǔ
chuán
shén
xiān
ān
yǒu
shì
wèn
sǎo
tán
zhú
yún
jīn
shàng
ěr
cuì
fēn
xià
chuí
suō
绿
fèng
wěi
fēng
lái
yǎn
yǎng
ruò
wéi
shén
shǐ
使
jué
dǐng
yǒu
sān
bēi
jié
zhuàn
lǎo
rén
jiě
ǒu
jiàn
néng
qióng
tàn
dào
fēng
bèi
cǎi
zhuó
huáng
yáng
huáng
yáng
shēng
shí
shàng
jiān
shòu
wén
tān
xīn
jiàn
qiān
xún
zhuì
shān
gāo
láng
jué
shēn
tǎn
míng
méng
cǎo
shù
cōng
qiàn
yún
xiá
shí
dòu
yǒu
hóng
quán
gān
huá
liú
suǐ
zhōng
zhāo
guàn
shù
lěng
liè
qīng
xīn
wèi
huàn
guà
shù
shāo
jiù
shí
pái
huái
yún
wǎn
guī
niàn
chéng
shì
dào
jīn
shí
nián
shuāi
lǎo
jīn
bèi
dāng
shí
cán
niè
wén
lǎo
rén
shuō
zhōng
wéi
tàn
kuì
shén
xiān
yǒu
zhī
nán
zài
wàng
shì
pín
jiàn
ěr
ài
tuō
jiē
ěr
ruò
huán
jué
liáng
yīng

译文

瞿塘峡曲折连绵地到了尽头。巫峡高峻雄伟地耸立起来。连绵的山峰有些让人觉得怪异,石头的颜色也变成了青绿色。大自然运用神奇的技巧,逐渐想要创造出奇妙雄伟的景观。山势深广无涯、高下不平,好像还没有完成它的构造意图。在旁边观看让人目不暇接,每走一步都进入更幽深的地方。青色的山崖忽然相互逼近,陡峭的绝壁让人看了胆战心惊。抬头仰望八九座山峰,山势高峻超越了清新的空气。天空广阔高远,江水奔腾汹涌。山峰孤高突出,高耸独立毫不相让,笔直挺拔勇敢无畏。攀援而上见到了神庙,坐在石头上休息。隔着波涛汹涌的江水,看着高峻的山峰,一一向庙吏询问。远远地观看神女石,姿态柔美确实有其独特之处。低下头看到神女石好像倾斜的发髻,又像是披着云霞舞动着长长的披肩。人的心境会随着外物的变化而变化,远远望去觉得神女石蕴含着深刻的意味。一位老人在旁边笑着对我说,他年轻时曾经多次来到这里。以前他曾跟着猿猴攀爬上去,还曾用绳索来试探山势的险峻。石笋倚靠在孤峰旁,高耸突出与其他的不太一样。世人喜欢神怪之事,谈论起来能使小孩子感到惊讶。楚地的辞赋也是虚假的传说,哪里有什么神仙呢。接着又询问那扫坛竹,有人说如今还是老样子。翠绿的竹叶纷纷下垂,摇曳生姿像绿色的凤尾。风吹来竹子就自然地俯仰,好像是被神物驱使一样。山顶上有三块石碑,上面刻着曲折的古篆字。老人哪能解读这些古篆字,偶尔看到也记不住。极力探寻到山峰背面,去采摘黄杨木。黄杨生长在石头上,坚硬细瘦纹理如锦缎。因为贪心就不顾危险,沿着千寻深的山涧用绳子缒下去。山高没有虎狼,深入其中坦然没有顾忌。云雾弥漫草木茂密,云霞绚丽柔腻。石头的洞穴中有大股泉水,甘甜润滑如骨髓。整天用泉水洗漱,泉水清凉使人心胃清爽。把洗好的衣服挂在树梢上,在石角上磨斧头。徘徊到云淡日晚,心里想着要返回城市。还不到十年,就已衰老筋疲力尽。当时砍伐的残木,如今新芽已长到手臂粗。忽然听到老人的一番话,整天都为此感叹。神仙本来是有的,难的是要忘掉功名利禄。贫贱又有什么可留恋的,抛弃它们就像脱掉鞋子一样容易。唉,你如果不回去。即使断绝粮食也应该不会死。

逐句剖析

"瞿塘迤逦尽":瞿塘峡曲折连绵地到了尽头。

# 瞿塘:长江三峡之一,又称夔峡。

"巫峡峥嵘起":巫峡高峻雄伟地耸立起来。

"连峰稍可怪":连绵的山峰有些让人觉得怪异,

"石色变苍翠":石头的颜色也变成了青绿色。

"天工运神巧":大自然运用神奇的技巧,

"渐欲作奇伟":逐渐想要创造出奇妙雄伟的景观。

"坱轧势方深":山势深广无涯、高下不平,

# 轧:形容广大无涯、高下不平。

"结构意未遂":好像还没有完成它的构造意图。

"旁观不暇瞬":在旁边观看让人目不暇接,

"步步造幽邃":每走一步都进入更幽深的地方。

"苍崖忽相逼":青色的山崖忽然相互逼近,

"绝壁凛可悸":陡峭的绝壁让人看了胆战心惊。

"仰观八九顶":抬头仰望八九座山峰,

"俊爽凌颢气":山势高峻超越了清新的空气。

"晃荡天宇高":天空广阔高远,

"崩腾江水沸":江水奔腾汹涌。

"孤超兀不让":山峰孤高突出,高耸独立毫不相让,

"直拔勇无畏":笔直挺拔勇敢无畏。

"攀缘见神宇":攀援而上见到了神庙,

"憩坐就石位":坐在石头上休息。

"巉巉隔江波":隔着波涛汹涌的江水,看着高峻的山峰,

# 巉巉:形容山势高峻。

"一一问庙吏":一一向庙吏询问。

"遥观神女石":远远地观看神女石,

"绰约诚有以":姿态柔美确实有其独特之处。

"俯首见斜鬟":低下头看到神女石好像倾斜的发髻,

"拖霞弄修帔":又像是披着云霞舞动着长长的披肩。

# 修帔:长长的披肩。

"人心随物变":人的心境会随着外物的变化而变化,

"远觉含深意":远远望去觉得神女石蕴含着深刻的意味。

"野老笑吾旁":一位老人在旁边笑着对我说,

"少年尝屡至":他年轻时曾经多次来到这里。

"去随猿猱上":以前他曾跟着猿猴攀爬上去,

"反以绳索试":还曾用绳索来试探山势的险峻。

"石笋倚孤峰":石笋倚靠在孤峰旁,

"突兀殊不类":高耸突出与其他的不太一样。

"世人喜神怪":世人喜欢神怪之事,

"论说惊幼稚":谈论起来能使小孩子感到惊讶。

"楚赋亦虚传":楚地的辞赋也是虚假的传说,

"神仙安有是":哪里有什么神仙呢。

"次问扫坛竹":接着又询问那扫坛竹,

"云此今尚尔":有人说如今还是老样子。

"翠叶纷下垂":翠绿的竹叶纷纷下垂,

"婆娑绿凤尾":摇曳生姿像绿色的凤尾。

"风来自偃仰":风吹来竹子就自然地俯仰,

"若为神物使":好像是被神物驱使一样。

"绝顶有三碑":山顶上有三块石碑,

"诘曲古篆字":上面刻着曲折的古篆字。

"老人那解读":老人哪能解读这些古篆字,

"偶见不能记":偶尔看到也记不住。

"穷探到峰背":极力探寻到山峰背面,

"采斫黄杨子":去采摘黄杨木。

"黄杨生石上":黄杨生长在石头上,

"坚瘦纹如绮":坚硬细瘦纹理如锦缎。

"贪心去不顾":因为贪心就不顾危险,

"涧谷千寻缒":沿着千寻深的山涧用绳子缒下去。

# 缒:用绳子攀登或吊起东西。

"山高虎狼绝":山高没有虎狼,

"深入坦无忌":深入其中坦然没有顾忌。

"溟濛草树密":云雾弥漫草木茂密,

"葱茜云霞腻":云霞绚丽柔腻。

"石窦有洪泉":石头的洞穴中有大股泉水,

"甘滑如流髓":甘甜润滑如骨髓。

"终朝自盥漱":整天用泉水洗漱,

"冷冽清心胃":泉水清凉使人心胃清爽。

"浣衣挂树梢":把洗好的衣服挂在树梢上,

"磨斧就石鼻":在石角上磨斧头。

"徘徊云日晚":徘徊到云淡日晚,

"归意念城市":心里想着要返回城市。

"不到今十年":还不到十年,

"衰老筋力惫":就已衰老筋疲力尽。

"当时伐残木":当时砍伐的残木,

"牙蘖已如臂":如今新芽已长到手臂粗。

"忽闻老人说":忽然听到老人的一番话,

"终日为叹喟":整天都为此感叹。

"神仙固有之":神仙本来是有的,

"难在忘势利":难的是要忘掉功名利禄。

"贫贱尔何爱":贫贱又有什么可留恋的,

"弃去如脱屣":抛弃它们就像脱掉鞋子一样容易。

# 脱屣:比喻最容易抛弃的事。

"嗟尔若无还":唉,你如果不回去。

"绝粮应不死":即使断绝粮食也应该不会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巫山》由宋代苏轼所作。此诗以游历巫山为主题,生动展现巫峡景致。开篇描绘巫峡从瞿塘峡绵延而来,山峰奇异、石色苍翠,尽显自然鬼斧神工。写作手法上,既有对山水的细致描写,如“晃荡天宇高,崩腾江水沸”,尽显雄浑壮阔;又有对神怪传说的理性思考,如质疑楚赋中神仙之说。诗前半写景叙事,后半借事抒怀,感慨时光与人生。以独特视角,将山水、传说、人生感悟相融,展现出其对自然的热爱、对传说的思辨及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为读者带来丰富的审美与思考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山水纪行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巫山的全过程,从巫峡的磅礴开篇,展现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出的奇伟山峰、苍翠石色,到登山途中所见的神女石、扫坛竹等景致,再到山顶探寻三碑等经历。诗人借巫峡壮美、清幽的景象,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同时,诗中穿插对神怪传说的理性思考,质疑世人迷信的态度,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2. 写作手法

比喻:“翠叶纷下垂,婆娑绿凤尾”,把扫坛竹的翠叶比作凤尾,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竹叶的形态。借景抒情:诗人描绘巫山的壮丽景色及登山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拟人:“孤超兀不让,直拔勇无畏”,将山峰赋予人的性格,写出山峰的孤高挺拔、无所畏惧。

3. 分段赏析

“瞿塘迤逦尽” 到 “绝壁凛可悸”:诗人描绘了从瞿塘峡到巫峡的景色变化,着重刻画巫山山峰的奇特、山势的雄伟以及绝壁的险峻,展现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为下文的游历和感悟做铺垫。“仰观八九顶” 至 “论说惊幼稚”:诗人继续描写在巫山中的所见,包括高耸的山峰、奔腾的江水,以及神女石等景观,同时对神女传说提出质疑,表现出诗人不盲目相信神怪传说的理性态度。“次问扫坛竹” 到“绝粮应不死”:诗人描述了山中的扫坛竹、古碑等,还讲述自己在山中的活动,如采集黄杨、感受清泉等。最后感慨时光流逝,自己衰老,并借老人之口,表达对名利的看法,升华诗歌主题。

4. 作品点评

苏轼的《巫山》在写作特色上,诗人紧扣巫峡的奇伟转折,以细腻笔触勾勒其形态,又巧用夸张凸显磅礴气势,还融入自身强烈感受加以烘托,形神俱活。此诗是苏轼山水纪行诗的佳作之一,体现了他对自然、传说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丰富了古代山水诗的内涵。全篇既富于浪漫色彩,又洋溢着生活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太白词》

下一篇:宋·苏轼《次韵鲁直戏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