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yàn
wēi
xiù
cái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wèi
wáng
piáo
shí
shí
zhòng
chéng
huò
luò
jiāng
ān
shì
lián
gōng
chí
shí
niú
hǎi
shàng
sān
nián
jìng
xiān
shēng
shào
cái
cóng
jūn
shuò
dào
chán
tái
tiān
shān
zhí
sān
jiàn
bái
jiāng
jūn
rén
zāi
féng
guài
shí
céng
yǐn
zhòng
zhī
shǔ
shì
jiāng
guǒ
shī
huán
kěn
xué
bān
chāo
ér
fēng
hóu
wèi
huò
zhī
lǎo
xiān
shēng
kùn
jiǔ
hān
liáo
shuō
píng
shēng
jié
yóu
kān
zài
shū
juān
jiàn
xué
wàn
rén
wán
guān
jiē
shēn
qióng
zhèng
jūn
shǒu
shì
xiū
wéi
西
pín
jīn
wéi
yǒu
tán
tiān
kǒu
yún
mèng
xiōng
zhōng
tūn
jiǔ
shì
jiān
wàn
shì
huáng
liáng
qiě
xiān
shēng
shuō
yǒu

译文

魏王的大瓢能容纳五石的东西,种成后却大而无用,它将有什么合适的用途呢?可惜那公子拿着十头牛作为钓饵,在海上三年最终又得到了什么呢?先生年少时就怀有不受拘束的才华,多次从军到单于台征战。一直想要像当年那样三箭夺取天山,那白衣将军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啊?李广夜晚遇到怪石误以为是老虎,箭射入石中箭羽都没入了,吕布在游戏中射中戟枝的技艺又哪里值得一提呢。发誓要像马援那样马革裹尸还朝,怎么肯像班超那样为儿女情长而苦恼呢?像卫青、霍去病那样被封侯的又有多少呢?如今先生你已经老了,还被困在羁旅之中。酒喝得尽兴时又聊起了平生经历,就像当年张廷尉为王生结袜而受重用,你也还能振作。像项羽那样抛弃书本、扔掉宝剑去学习“万人敌”的本事,那些穿着纨绔、戴着儒冠的人都耽误了自己。你现在正在穷途,但正像卖不龟手的药的人,终会富贵,羞于像东施效颦那样盲目地模仿世俗。如今只剩下这能谈天说地的口才了,胸襟广阔连云梦泽也能吞下八九分。世间的万事都寄托在这黄粱一梦中,暂且与先生说一说那些子虚乌有的事情吧。

逐句剖析

"魏王大瓢实五石":魏王的大瓢能容纳五石的东西,

# 石:古代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种成濩落将安适":种成后却大而无用,它将有什么合适的用途呢?

"可怜公子持十牛":可惜那公子拿着十头牛作为钓饵,

"海上三年竟何得":在海上三年最终又得到了什么呢?

"先生少负不羁才":先生年少时就怀有不受拘束的才华,

# 不羁:谓才行高远,不可拘限。

"从军数到单于台":多次从军到单于台征战。

# 单于台:匈奴首领居住之地。

"天山直欲三箭取":一直想要像当年那样三箭夺取天山,

"白衣将军何人哉":那白衣将军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啊?

"夜逢怪石曾饮羽":李广夜晚遇到怪石误以为是老虎,箭射入石中箭羽都没入了,

"戏中戟枝何足数":吕布在游戏中射中戟枝的技艺又哪里值得一提呢。

"誓将马革裹尸还":发誓要像马援那样马革裹尸还朝,

# 马革裹尸:马革即马皮,意为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借以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肯学班超苦儿女":怎么肯像班超那样为儿女情长而苦恼呢?

"封侯卫霍知几许":像卫青、霍去病那样被封侯的又有多少呢?

# 卫霍:指卫青和霍去病。

"老矣先生困羇旅":如今先生你已经老了,还被困在羁旅之中。

"酒酣聊复说平生":酒喝得尽兴时又聊起了平生经历,

# 酒酣:饮酒尽兴而痛快。

"结袜犹堪一再鼓":就像当年张廷尉为王生结袜而受重用,你也还能振作。

"弃书捐剑学万人":像项羽那样抛弃书本、扔掉宝剑去学习“万人敌”的本事,

"纨绔儒冠皆误身":那些穿着纨绔、戴着儒冠的人都耽误了自己。

"穷途政似不龟手":你现在正在穷途,但正像卖不龟手的药的人,终会富贵,

# 不龟手:冬天用药涂手,使不皲裂,谓之不龟手。比喻本来微贱而终得富贵之人。

"与世羞为西子颦":羞于像东施效颦那样盲目地模仿世俗。

"如今惟有谈天口":如今只剩下这能谈天说地的口才了,

"云梦胸中吞八九":胸襟广阔连云梦泽也能吞下八九分。

"世间万事寄黄粱":世间的万事都寄托在这黄粱一梦中,

# 黄粱:即黄粱美梦,成语典故。

"且与先生说乌有":暂且与先生说一说那些子虚乌有的事情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李兕彦威秀才》是北宋诗人苏轼于元符三年(1100年)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赠诗为契机,借典故抒情表意。开篇借“大瓢之种”“公子持十牛钓海”等典故,劝勉李秀才勿做无用之人,并感慨自身抱负难展。中间连用薛仁贵三箭定天山、李广夜射饮羽等典故,展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同时表达对怀才不遇、羁旅困窘的愤懑。结尾以项羽“弃书捐剑”等典故,进一步抒发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全诗用典丰富,一句一典,将壮志未酬的无奈、对岁月流逝的悲慨与旷达的心境交织在一起,体现了苏轼诗歌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魏王大瓢实五石,种成濩落将安适。可怜公子持十牛,海上三年竟何得”借“魏王大瓢”与“公子钓海”典故,一方面警示李秀才远离空洞无物,另一方面也吐露自身抱负难伸的郁闷。“先生少负不羁才,从军数到单于台。天山直欲三箭取,白衣将军何人哉”巧用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故事,既夸赞李秀才年少有为,也借此抒发自己渴望在疆场建功的热忱。“夜逢怪石曾饮羽,戏中戟枝何足数。誓将马革裹尸还,肯学班超苦儿女”借助李广射石饮羽、马援马革裹尸的典故,展现出自己不甘平庸,愿效仿先辈,以死报国的决心。“封侯卫、霍知几许,老矣先生困羇旅。酒酣聊复说平生,结袜犹堪一再鼓”将卫青、霍去病的功成名就和自身的漂泊困境相对照,酒后追忆往昔,尽显壮志难酬的愤懑。“弃书捐剑学万人,纨裤儒冠皆误身。穷途政似不龟手,与世羞为西子颦”化用项羽“弃书捐剑”的典故,感慨为学从仕有时反而误人,又以不龟手药为喻,喟叹国家和个人的艰难处境。“如今惟有谈天口,云梦胸中吞八九。世间万事寄黄粱,且与先生说乌有”通过夸张修辞,表明即便只能高谈阔论,自己依然胸怀天下,视世间万事如黄粱一梦,满含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太白词》

下一篇:宋·苏轼《叶公秉、王仲至见和,次韵答之(其二·再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