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óu
yuán
zhōng
cǎo
shí
shǒu
shí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guī
nán
shān
shān
cuì
yóu
zài
xīn
suí
bái
yún
mèng
rào
shān
zhī
cóng
fāng
lái
xiào
chǐ
齿
càn
tàn
huái
怀
chū
xīn
shī
xiù
duó
shān
绿
jiào
lái
máng
mèi
dàn
shuō
qiū
yǒu
cǎi
qiáo
rén
dòng
tīng
qín
zhù
guī
lái
xiě
shēng
yóu
shèng
rén
jiān

译文

我从南山归来,那南山翠绿的山色还在我的眼前浮现。我的心随着白云飘去,梦境围绕着那南山的山脚。你从什么地方来呀,露出的牙齿洁白灿烂如同美玉一般。你伸手从怀中掏出新写的诗篇,那秀丽的诗句美得连山色都为之失色。醒来后梦境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只记得我们谈论秋菊的情景。就好像那进山砍柴的人,进入山洞听到了美妙的琴音。回来后写下那听到的余音,这(写出的曲子)仍然胜过人间的乐曲。

逐句剖析

"我归自南山":我从南山归来,

"山翠犹在目":那南山翠绿的山色还在我的眼前浮现。

"心随白云去":我的心随着白云飘去,

"梦绕山之麓":梦境围绕着那南山的山脚。

"汝从何方来":你从什么地方来呀,

"笑齿粲如玉":露出的牙齿洁白灿烂如同美玉一般。

"探怀出新诗":你伸手从怀中掏出新写的诗篇,

"秀语夺山绿":那秀丽的诗句美得连山色都为之失色。

"觉来已茫昧":醒来后梦境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

"但记说秋菊":只记得我们谈论秋菊的情景。

"有如采樵人":就好像那进山砍柴的人,

# 采樵人:一作“采樵子”。

"入洞听琴筑":进入山洞听到了美妙的琴音。

"归来写遗声":回来后写下那听到的余音,

"犹胜人间曲":这(写出的曲子)仍然胜过人间的乐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十)》是一首融合记梦与兄弟唱和的五言古诗。诗中,苏轼自南山归来,梦中仍萦绕山景,恍惚间,苏辙带着灿烂笑容出现,从怀中掏出新诗,诗句之美似能夺去山色。醒来后虽梦境渐模糊,却对谈菊场景记忆犹新。此诗以记梦为线索,描绘兄弟相聚的美好瞬间,通过梦与现实交织,展现兄弟间深厚的亲情,也反映出诗人对兄弟情谊的珍视,在自然质朴的文字中,饱含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亲情的歌颂,体现出苏轼诗歌自然流畅、情感真挚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诗以“山翠犹在目”“心随白云去,梦绕山之麓”等句,借南山翠色、白云等景色,营造出悠远的氛围,为后文抒发情感做铺垫,委婉地表达出对自然及兄弟情谊的情感。虚实相生:“我归自南山,山翠犹在目”是写实,写自己从南山归来眼中还有山色。“心随白云去,梦绕山之麓。汝从何方来,笑齿粲如玉”则是写梦境,为虚写。诗人将现实与梦境相互交融,使诗歌意境更加朦胧、丰富。细节描写:“笑齿粲如玉。探怀出新诗,秀语夺山绿”通过对弟弟笑容以及从怀中取出新诗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弟弟的形象,展现出兄弟相见时的喜悦和弟弟才华横溢的特点。细节:“笑齿粲如玉。探怀出新诗,秀语夺山绿”通过对弟弟笑容以及从怀中取出新诗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弟弟的形象,展现出兄弟相见时的喜悦和弟弟才华横溢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又次韵二守同访新居》

下一篇:宋·苏轼《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