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金最好溪南景":浮现金色的溪南景色是最美的,
"古木楼台画不成":古老的树木与楼台,那美景即便用画笔也难以描摹。
"天籁远兼流水韵":远处自然界的声响中夹杂着流水的韵律,
"云璈常听步虚声":常常能听到云中奏响的仙乐和道士诵经的声音。
"青鸾白鹤蟠空下":青鸾与白鹤在高空盘旋后飞落下来,
"翠草玄芝匝地生":翠绿的青草和黑色的灵芝遍地生长。
"咫尺仙都隔尘世":这地方离仙境般的所在近在咫尺,却与尘世相隔,
"门前车马任纵横":门前的车马任由它们纵横往来。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山水咏怀与游仙题材的诗,通过描绘瑞金东明观周边“浮金溪南”的绚丽景色,既赞美了自然与道家仙境之美,又暗含诗人被贬途中的超然洒脱,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疏离与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用典:“天籁远兼流水韵”句,巧用《庄子·齐物论》中“天籁”典故,原意是自然界的声响。作者借此形容道观外自然之声,与流水韵结合,显环境清幽;“云璈常听步虚声”句,用道教“云璈”“步虚声”典故,原指道乐器具与诵经声,作者借此写观中声响,添神秘氛围;“翠草玄芝匝地生”句,用《神农本草经》“玄芝”典故,原指仙草,作者借此状观中草木,显如仙境。对比:“咫尺仙都隔尘世,门前车马任纵横”句,将道观“咫尺仙都”的清幽超脱之境与“门前车马”的尘世喧嚣之景对比,突出了东明观像和尘世隔开的仙境一样的特点,用“隔”字突出了距离近但境界不一样的差别,既展现道观超然物外的静谧氛围,又含蓄表达了诗人对远离世俗纷扰、向往清幽仙隐生活的倾慕之情。
3. 分段赏析
首联“浮金最好溪南景,古木楼台画不成”开篇点题,用“浮金”形容阳光洒落溪南的璀璨光影,“古木楼台”则勾勒出古朴建筑与自然交融的画面。后句“画不成”强调此处美景难以用笔墨描摹,让人印象深刻。颔联“天籁远兼流水韵,云璈常听步虚声”从听觉切入。“天籁”与“流水韵”交织,展现自然之声的悠远空灵;“云璈”(道教乐器)与“步虚声”(道士诵经声)的叠加,营造出缥缈的仙境氛围,暗示此地与尘世的喧嚣截然不同。颈联“青鸾白鹤蟠空下,翠草玄芝匝地生”聚焦动植物意象。青鸾、白鹤象征祥瑞,盘旋于空中;翠草、玄芝(灵草)遍布地面,以色彩明丽的词汇“翠”“玄”强化视觉美感。此联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既写实景又暗含对长生仙道的向往。尾联“咫尺仙都隔尘世,门前车马任纵横”收束全诗,形成强烈对比。“咫尺”与“隔尘世”点明仙境与凡尘的界限,“车马任纵横”则反讽世俗纷扰的随意性。诗人借景抒怀,既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倾慕,亦暗含对现实羁绊的疏离感。
下一篇:宋·苏轼《谢张太原送蒲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