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章作书日千纸":米芾挥毫日写千张纸,
"平生自苦谁与美":我苦练一生又有谁欣赏?
"画地为饼未必似":画饼充饥终究不像样,
"要令痴儿出馋水":却让俗人羡慕得口水直淌。
"锦囊玉轴来无趾":他锦囊玉轴装裱的珍品无价,
# 锦囊玉轴:①谓玉轴装裱,盛以锦囊。指对书画作品的珍爱宝藏。宋·袁文《瓮牖闲评》卷六:“苏东坡一日得麤纸一幅,题云:此纸甚恶,止可鑱钱餉鬼而已。余作字其上,后世当有锦囊玉轴什袭之宠。”②借指名贵的书画作品。宋·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之二:“锦囊玉轴来无趾,粲然夺真疑圣智。”宋·陈师道《答无咎画苑》诗:“君家画苑倾东都,锦囊玉轴行盈车。”
"粲然夺真疑圣智":逼真得令人疑是神迹之手。
"忍饥看书泪如洗":我忍饥读书泪湿衣襟,
"至今鲁公余《乞米》":至今仍如颜真卿乞米般清贫潦倒。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写作手法
对比:“元章作书日千纸”与“忍饥看书泪如洗”形成鲜明对比。拟人:“粲然夺真疑圣智”以夸张形容米芾书法逼真如神迹;“痴儿出馋水”拟人化描摹世俗对艺术的垂涎,诙谐中暗含讽刺。
2. 分段赏析
“元章作书日千纸,平生自苦谁与美”:开篇点明米芾(元章)每日勤奋创作,书写千纸。“日千纸”以夸张手法,突出其对书法创作的投入。“平生自苦”表明米芾在书法之路上自我磨砺,饱含艰辛。“谁与美”则以反问,引发读者对米芾书法价值认可状况的思考,侧面烘托其创作的孤独。“画地为饼未必似,要令痴儿出馋水”:运用“画地为饼”这一典故,调侃即便旁人难以真正领会米芾书法精妙,却仍会被其吸引,就像痴儿见到画饼也会流口水。此句以诙谐笔触,从侧面体现米芾书法强大的吸引力与感染力。“锦囊玉轴来无趾,粲然夺真疑圣智”:描绘米芾书法作品被人们用锦囊玉轴精心装裱,且作品数量众多。“来无趾”形象地说明作品受欢迎程度,如同有脚般四处流传。“粲然夺真”夸赞米芾书法逼真,几可乱真,让人惊叹其书法技艺超凡,如同拥有圣智。“忍饥看书泪如洗,至今鲁公余《乞米》”:诗人以自身忍饥仍痴迷赏阅米芾书法,甚至感动落泪的行为,侧面烘托米芾书法的魅力。“至今鲁公余乞米”提及颜真卿(鲁公)《乞米帖》,将米芾书法与经典名作类比,暗示米芾书法在艺术价值上可与颜真卿作品相媲美,进一步突出其书法的高水准。
上一篇:宋·苏轼《次韵潜师放鱼》
下一篇:宋·苏轼《江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