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ān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huā
hǎo
cháng
huàn
huā
duō
xìn
jiā
fǒu
wèi
yǒu
shí
zhī
zhī
zhī
dǒu

译文

牡丹花虽美,却总是稀少难得。花多了,是否还能保持如此美丽?从未见过四十枝牡丹同时开放。每一枝都硕大如斗,美丽非凡。

逐句剖析

"花好长患稀":牡丹花虽美,却总是稀少难得。

"花多信佳否":花多了,是否还能保持如此美丽?

"未有四十枝":从未见过四十枝牡丹同时开放。

"枝枝大如斗":每一枝都硕大如斗,美丽非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牡丹》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牡丹为主题,描写了牡丹花的稀少与美丽,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感慨。诗中,“花好长患稀”点明了牡丹花的珍贵与稀少,“未有四十枝,枝枝大如斗”则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牡丹花的硕大与美丽,语言简洁而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夸张:诗中“未有四十枝,枝枝大如斗”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牡丹花的硕大与美丽,突出了其珍贵与独特。白描:如“花好长患稀,花多信佳否”,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牡丹花的稀少与珍贵,不加雕饰却形象鲜明。对比:通过“花好长患稀”与“花多信佳否”的对比,突出了牡丹花的珍贵与美丽,增强了诗歌的张力。借物抒情:诗人通过描写牡丹花的稀少与美丽,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感慨,情感含蓄而深沉。

2. 分段赏析

​​“花好长患稀”​​此句以直白语言点出牡丹的普遍困境:纵然花色绝美,却因稀缺而令人遗憾。​​“花多信佳否”​​此句以反问形式质疑“数量”与“品质”的关系,形成对前句的辩证补充。​​“未有四十枝”​​此句以具体数字强化前文的质疑,通过量化对比凸显矛盾。“枝枝大如斗”​​末句以夸张笔法收束全诗,将牡丹的形态推向极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其一》

下一篇:宋·苏轼《次韵潜师放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