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瀛宫阙隔埃氛":宫廷楼阁似蓬莱瀛洲,隔绝尘世喧嚣,
"帝乐天香似许闻":帝王居所的音乐和香气,好似隐约可闻。
"瓦弄寒蟾鸳卧月":瓦片映着清冷月光,鸳鸯静卧月下,
"楼生晴霭凤盘云":楼阁升腾晴霭,祥云如凤盘绕。
"共谁交臂论今古":能与谁并肩畅谈古今,
"只有闲心对此君":唯有闲适之心,对着竹子。
"大隐本来无境界":真正的大隐本无固定境界,
"北山猿鹤漫移文":北山的猿猴和仙鹤,你们就别白白地写那《北山移文》了。
# 漫:一作谩。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宫廷诗。描绘了诗人秘阁值夜时,展现出的宫廷幽静之景,借“大隐本来无境界”等典故,表达超脱世俗、向往隐逸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用典:“共谁交臂论今古,只有闲心对此君”“此君”用《晋书·王徽之传》典故,王徽之爱竹,曾说“何可一日无此君”,后以“此君”称竹。诗中苏轼值夜秘阁,无人共谈古今,唯有闲适心境对竹。借“此君”典故,以竹喻己,借竹的高洁品性,含蓄展现自身超脱尘世、向往隐逸的情怀,让情感表达更丰富,借典故将内心志趣与竹的象征意义融合。化用:“北山猿鹤漫移文”化用《北山移文》中猿鹤惊怨的意象,含蓄表达对假隐士的讽刺,同时结合前文对蓬瀛宫阙、闲心对君等内容,传递出对真正隐逸生活的思考和向往,让情感与观点的抒发,借助经典典故的文化底蕴,更具深度与韵味。
3. 分段赏析
首联“蓬瀛宫阙隔埃氛,帝乐天香似许闻”,以“蓬瀛”(传说中海上仙山)类比宫廷楼阁,将宫廷置于超脱尘世的意境,“隔埃氛”凸显其神秘疏离,“帝乐天香”从嗅觉联想,营造出庄严神秘、仿若仙境的氛围,为全诗奠定超逸基调。颔联“瓦弄寒晖鸳卧月,楼生晴霭凤盘云”,“瓦弄寒晖”写月光洒在瓦片,似瓦片把玩着清辉;“鸳卧月”绘鸳鸯静卧月下之态,“楼生晴霭”描楼阁升腾晴云,“凤盘云”赋予云动态与祥瑞意。以细腻笔触勾勒月下宫廷静谧、祥瑞之景,呼应首联营造的超凡氛围。颈联“共谁交臂论今古,只有闲心对此君”,“共谁交臂”直抒无人共论古今的孤寂,“闲心”显超脱尘世的心境,“此君”借竹君典故(王徽之爱竹,称竹为“此君”),以竹自伴,含蓄表高洁志趣与隐逸向往,情感从景中脱出,转向内心抒发。尾联“大隐本来无境界,北山猿鹤漫移文”,化用“大隐”思想(如白居易“大隐住朝市”)与“北山移文”典故(孔稚珪讽刺假隐士),言真正隐逸无需拘于山林境界,借“北山猿鹤漫移文”调侃形式化隐逸,表明隐逸之志,强调内心超脱,收束全诗,深化向往隐逸、不慕虚名的主旨,让情感与志趣表达更具深度。
上一篇:宋·苏轼《送黄师是赴两浙宪》
下一篇:宋·苏轼《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