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zhàng
mén
zhàng
shì
zūn
shì
táng
xiān
zhé
lái
hǎi
nán
cūn
duō
shēng
宿
jìn
zhōng
cún
dàn
suí
lǎo
shí
sāng
tūn
guāng
yuán
zhū
zhào
yào
耀
pén
lái
cóng
yìn
shāo
jué
máng
bēn
xián
kàn
shù
zhuǎn
zuò
dào
zhōng
míng
hūn
liǎn
shōu
píng
shēng
xīn
gěng
gěng
liáo
wēn

译文

我拄着拐杖走进寺庙的大门,放下拐杖,恭敬地向佛像行礼。我原本是玉堂中的仙人,却被贬谪到这偏远的海南村。多世的罪孽和业障已经消除,只有一口气在半夜里残存。清晨随着老鸦的叫声起床,饥饿时只能吃那初升的太阳。那圆润的摩尼珠闪耀着光芒,照耀着玻璃盆,熠熠生辉。自从得到佛的印可,才稍微觉得心中的魔障和烦恼在奔逃。悠闲地看着树梢转到正午的位置,一直坐到寺庙的钟声响起,天色已昏。收敛起平生的纷扰心事,心中明亮,姑且自己温暖自己。

逐句剖析

"曳杖入寺门":我拄着拐杖走进寺庙的大门,

"辑杖挹世尊":放下拐杖,恭敬地向佛像行礼。

"我是玉堂仙":我原本是玉堂中的仙人,

"谪来海南村":却被贬谪到这偏远的海南村。

"多生宿业尽":多世的罪孽和业障已经消除,

"一气中夜存":只有一口气在半夜里残存。

"旦随老鸦起":清晨随着老鸦的叫声起床,

"饥食扶桑暾":饥饿时只能吃那初升的太阳。

"光圆摩尼珠":那圆润的摩尼珠闪耀着光芒,

"照耀玻璃盆":照耀着玻璃盆,熠熠生辉。

"来従佛印可":自从得到佛的印可,

"稍觉魔忙奔":才稍微觉得心中的魔障和烦恼在奔逃。

"闲看树转午":悠闲地看着树梢转到正午的位置,

"坐到钟鸣昏":一直坐到寺庙的钟声响起,天色已昏。

"敛收平生心":收敛起平生的纷扰心事,

"耿耿聊自温":心中明亮,姑且自己温暖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入寺》是苏轼的一首诗,描绘其步入寺庙、感悟人生与佛教的诗作,诗中苏轼曳杖入寺,自比为被贬谪的仙人,通过对寺庙幽静环境的描绘、自身被贬海南村生活的叙述,以及内心由纷扰渐趋平静的过程,运用对仗工整、借物抒情与象征等手法,展现了其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慨、对佛教的虔诚信仰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苏轼以玉堂仙与海南村的对比,摩尼珠与玻璃盆的映照,及由魔忙奔至心自温的转变,寓含深意,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与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入寺》成为一首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寓意鲜明的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闲看树转午,坐到钟鸣昏”通过描绘寺庙中的自然景象和钟声,表达了苏轼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至真州再和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苏轼《谢仲适坐上送王敏仲北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