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
xiǎo
yuán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duǎn
zhú
xiāo
xiāo
běi
qiáng
zhǎn
máo
jiàn
yōu
fāng
shǐ
使
jūn
shàng
fēn
chí
绿
lín
shè
fáng
jiè
shù
liáng
yǒu
xìng
huā
chōng
yǎo
tiǎo
gèng
fán
yīng
shé
zòu
kēng
qiāng
shēn
xián
jiǔ
měi
shuí
lái
quàn
zuò
kàn
huā
guāng
zhào
shuǐ
guāng

译文

矮矮的竹子倚着北墙沙沙作响,砍去茅草、分开荆棘才现出幽香的花草。太守尚且允许我分享池中的碧绿,邻居何妨借取树荫乘凉。还有杏花点缀着园中的婀娜,更烦劳莺鸟啼鸣奏出铿锵乐声。身闲无事,美酒在手却无人劝饮,独坐静赏花影与水光交相辉映。

逐句剖析

"短竹萧萧倚北墙":矮矮的竹子倚着北墙沙沙作响,

"斩茅披棘见幽芳":砍去茅草、分开荆棘才现出幽香的花草。

"使君尚许分池绿":太守尚且允许我分享池中的碧绿,

"邻舍何妨借树凉":邻居何妨借取树荫乘凉。

"亦有杏花充窈窕":还有杏花点缀着园中的婀娜,

"更烦莺舌奏铿锵":更烦劳莺鸟啼鸣奏出铿锵乐声。

"身闲酒美谁来劝":身闲无事,美酒在手却无人劝饮,

"坐看花光照水光":独坐静赏花影与水光交相辉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新葺小园二首(其一)》是北宋文豪苏轼创作的七言律诗,此为其一。全诗以修缮小园的日常闲居为主题,通过“短竹倚墙”、“斩茅见芳”等细节,展现诗人亲手营构园林的朴素趣味。首联以“萧萧竹”与“斩茅披棘”的劳作场景开篇,暗含返璞归真之志;颔联“分池绿”、“借树凉”借邻里互动,流露随性自在的隐逸情怀;颈联“杏花窈窕”、“莺舌铿锵”以动衬静,融视觉与听觉之美,赋予小园灵动生机;尾联“身闲酒美”、“坐看花光”直抒闲适自得,以景结情,余韵悠长。全诗语言质朴明快,将平凡园景点染出诗意哲思,体现苏轼“于琐碎处见天真”的创作风格,既是对田园生活的礼赞,亦是对宦海浮沉的超然回应。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新葺小园二首(其一)》首联“短竹萧萧倚北墙,斩茅披棘见幽芳”,“短竹萧萧”描绘出短竹在墙边随风沙沙作响的动态画面,营造出清幽氛围,“斩茅披棘”生动展现出诗人开辟小园的艰辛过程,“见幽芳”则点明在清理后发现了隐于其中的芬芳花草,表达出诗人发现美好时的欣喜。颔联“使君尚许分池绿,邻舍何妨借树凉”,此联写诗人得到使君允许可分享池塘的绿意,也能借助邻舍树木的阴凉,既体现出诗人与周围人的和谐关系,也从侧面烘托出小园所处环境的宜人,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满足。颈联“亦有杏花充窈窕,更烦莺舌奏铿锵”中“杏花充窈窕”将杏花比作窈窕女子,生动展现出杏花的娇美姿态;“莺舌奏铿锵”把黄莺的叫声比作铿锵的演奏,视听结合,描绘出小园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表达诗人对小园景色的喜爱。尾联“身闲酒美谁来劝,坐看花光照水光”则描绘出诗人闲适地坐着,看着花光与水光相互映照,美酒在侧却无人劝饮的画面,在闲适之中略带一丝孤独,又蕴含着对小园美景的沉醉与悠然自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书刘景文所藏宗少文一笔画》

下一篇:宋·苏轼《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