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ú
xuě
liú
wéi
zhōu
yuán
zǎo
qíng
suì
xíng
zhōng
xuě
zuò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chú
xuě
xiāng
liú
yuán
qíng
xiāng
sòng
dōng
fēng
chuī
宿
jiǔ
shòu
cán
mèng
cōng
lóng
xiǎo
guāng
kāi
xuán
zhuǎn
huā
nòng
xià
chéng
zhuó
jiā
zāi
shuí
gòng
wǎn
yún
luàn
quē
kōng
é
máo
chuí
zōng
guài
bái
fèng
sān
nián
dōng
fāng
hàn
táo
lián
dòng
lǎo
nóng
shì
lěi
tàn
lèi
cháng
tòng
chūn
xuě
suī
yún
wǎn
chūn
mài
yóu
zhòng
gǎn
yuàn
xíng
láo
zhù
ěr
fàn
wèng

译文

除夕之夜大雪将我挽留,正月初一晴天送我启程。东风吹散昨夜残留的酒意,瘦马驮着尚有残梦的我。清晨阳光初开,天色渐明,雪花旋转飞舞。下马后就地进行野酌,如此美景谁能与我一同欣赏。不一会儿傍晚乌云聚合,大雪纷纷扬扬,洒遍天空。雪花如鹅毛垂落在马鬃上,自己惊讶仿佛骑着白凤。东方地区已干旱三年,逃亡的百姓众多,房屋倾斜相连。老农放下农具叹息,泪水流进饥饿的肚肠,心中悲痛。春雪虽说来得晚,但春麦还可以种植。怎敢抱怨行役的劳苦,愿为你们歌唱,祈愿饭瓮满盈。

逐句剖析

"除夜雪相留":除夕之夜大雪将我挽留,

"元日晴相送":正月初一晴天送我启程。

"东风吹宿酒":东风吹散昨夜残留的酒意,

# 宿酒:隔宿未醒之酒醉。

"瘦马兀残梦":瘦马驮着尚有残梦的我。

# 兀:昏沉貌,又有兀自、兀然之感。

"葱昽晓光开":清晨阳光初开,天色渐明,

"旋转余花弄":雪花旋转飞舞。

"下马成野酌":下马后就地进行野酌,

# 野酌:指田野间饮酒。

"佳哉谁与共":如此美景谁能与我一同欣赏。

"须臾晚云合":不一会儿傍晚乌云聚合,

"乱洒无缺空":大雪纷纷扬扬,洒遍天空。

# 乱洒无缺空:指雪花乱飞。

"鹅毛垂马鬃":雪花如鹅毛垂落在马鬃上,

# 鬃:马颈上的长毛。,鹅毛:雪片。

"自怪骑白凤":自己惊讶仿佛骑着白凤。

"三年东方旱":东方地区已干旱三年,

"逃户连欹栋":逃亡的百姓众多,房屋倾斜相连。

# 欹栋:倾斜破败的房屋。

"老农释耒叹":老农放下农具叹息,

"泪入饥肠痛":泪水流进饥饿的肚肠,心中悲痛。

"春雪虽云晚":春雪虽说来得晚,

"春麦犹可种":但春麦还可以种植。

"敢怨行役劳":怎敢抱怨行役的劳苦,

# 敢怨行役劳:意谓下雪虽然为行旅带来困难,但利于农事,自己又岂敢抱怨行役之劳。

"助尔歌饭瓮":愿为你们歌唱,祈愿饭瓮满盈。

# 歌饭瓮:引用古代山东农谚:“雾凇重雾凇,穷汉置饭瓮。”意思是普降霜雪,预兆丰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复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诗开篇讲述除夜大雪使其滞留潍州,元日天晴得以启程。途中,东风吹散宿酒,瘦马驮着尚有残梦的自己,清晨阳光初开,雪花仍在飘舞。诗人下马野酌,却无人共赏此景。不久晚云聚合,大雪又纷纷扬扬,雪花如鹅毛垂于马鬃,自己仿佛骑着白凤。随后笔锋一转,提到此地已三年大旱,百姓逃离,老农放下农具叹息,泪水流进饥饿的肚肠。最后诗人表示春雪虽晚,但还能种春麦,自己不敢抱怨行役劳苦,愿为百姓祈愿丰收。整首诗通过行旅见闻,将行旅中的雪景与百姓遭受旱灾的悲惨状况进行对比,表达对百姓苦难的同情与对丰收的期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正月初一。当时,苏轼接到朝廷诏令,要离开密州前往河中府任职,正处于赴任的旅途之中。潍州,也就是现今山东潍坊市,距离密州西北约七十公里。在这年节之际,天气多变,先是除夕之夜大雪纷飞,苏轼因此滞留潍州。到了正月初一,天空放晴,他得以继续赶路,然而途中大雪又再次飘落。这一时期,山东地区连年遭受蝗灾与旱灾,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轼虽身处行旅的奔波之中,却未将关注点局限于自身的辛劳,而是更多地寄希望于这场大雪能够成为丰年的预兆,让饱受灾害折磨的农民能迎来安乐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东风吹宿酒,瘦马兀残梦。葱昽晓光开,旋转余花弄”,借清晨雪后初晴之景,营造出一种略带迷茫又新奇的氛围,抒发诗人行旅中的复杂情绪。“须臾晚云合,乱洒无缺空。鹅毛垂马骏,自怪骑白凤”,描绘大雪纷飞之景,传达出对雪景的惊叹与行旅的独特感受。对比:将行旅中的雪景与百姓遭受旱灾的悲惨状况进行对比。一边是美丽却给行旅带来不便的雪景,另一边是三年大旱导致“逃户连欹栋”“老农释耒叹,泪入饥肠痛”的人间惨象,突出百姓生活的困苦,强化诗人对百姓的同情。

2. 分段赏析

前八句:从“除夜雪相留”到“佳哉谁与共”,叙述行程与途中初景。除夜大雪滞留,元日天晴启程,东风吹酒,瘦马驮梦,清晨雪光初开,雪花飘舞,诗人下马野酌,却无人分享,展现行旅中的孤寂与对雪景的感受。中间四句:“须臾晚云合,乱洒无缺空。鹅毛垂马骏,自怪骑白凤。”描绘晚云聚合后大雪纷飞的景象,雪花如鹅毛般垂于马鬃,诗人感觉自己仿佛骑着白凤,进一步渲染雪景的壮观与奇幻,突出行旅中对雪景的惊叹。后八句:从“三年东方旱”到“助尔歌饭瓮”,由景及人,转写当地三年大旱的灾情,百姓逃离,老农悲痛。但诗人又因春雪利于春麦种植而欣慰,表达自己愿为百姓祈愿丰收,不抱怨行役劳苦,体现对百姓的深切关怀与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雷岩诗》

下一篇:宋·苏轼《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三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