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雪相留":除夕之夜大雪将我挽留,
"元日晴相送":正月初一晴天送我启程。
"东风吹宿酒":东风吹散昨夜残留的酒意,
# 宿酒:隔宿未醒之酒醉。
"瘦马兀残梦":瘦马驮着尚有残梦的我。
# 兀:昏沉貌,又有兀自、兀然之感。
"葱昽晓光开":清晨阳光初开,天色渐明,
"旋转余花弄":雪花旋转飞舞。
"下马成野酌":下马后就地进行野酌,
# 野酌:指田野间饮酒。
"佳哉谁与共":如此美景谁能与我一同欣赏。
"须臾晚云合":不一会儿傍晚乌云聚合,
"乱洒无缺空":大雪纷纷扬扬,洒遍天空。
# 乱洒无缺空:指雪花乱飞。
"鹅毛垂马鬃":雪花如鹅毛垂落在马鬃上,
# 鬃:马颈上的长毛。,鹅毛:雪片。
"自怪骑白凤":自己惊讶仿佛骑着白凤。
"三年东方旱":东方地区已干旱三年,
"逃户连欹栋":逃亡的百姓众多,房屋倾斜相连。
# 欹栋:倾斜破败的房屋。
"老农释耒叹":老农放下农具叹息,
"泪入饥肠痛":泪水流进饥饿的肚肠,心中悲痛。
"春雪虽云晚":春雪虽说来得晚,
"春麦犹可种":但春麦还可以种植。
"敢怨行役劳":怎敢抱怨行役的劳苦,
# 敢怨行役劳:意谓下雪虽然为行旅带来困难,但利于农事,自己又岂敢抱怨行役之劳。
"助尔歌饭瓮":愿为你们歌唱,祈愿饭瓮满盈。
# 歌饭瓮:引用古代山东农谚:“雾凇重雾凇,穷汉置饭瓮。”意思是普降霜雪,预兆丰年。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东风吹宿酒,瘦马兀残梦。葱昽晓光开,旋转余花弄”,借清晨雪后初晴之景,营造出一种略带迷茫又新奇的氛围,抒发诗人行旅中的复杂情绪。“须臾晚云合,乱洒无缺空。鹅毛垂马骏,自怪骑白凤”,描绘大雪纷飞之景,传达出对雪景的惊叹与行旅的独特感受。对比:将行旅中的雪景与百姓遭受旱灾的悲惨状况进行对比。一边是美丽却给行旅带来不便的雪景,另一边是三年大旱导致“逃户连欹栋”“老农释耒叹,泪入饥肠痛”的人间惨象,突出百姓生活的困苦,强化诗人对百姓的同情。
2. 分段赏析
前八句:从“除夜雪相留”到“佳哉谁与共”,叙述行程与途中初景。除夜大雪滞留,元日天晴启程,东风吹酒,瘦马驮梦,清晨雪光初开,雪花飘舞,诗人下马野酌,却无人分享,展现行旅中的孤寂与对雪景的感受。中间四句:“须臾晚云合,乱洒无缺空。鹅毛垂马骏,自怪骑白凤。”描绘晚云聚合后大雪纷飞的景象,雪花如鹅毛般垂于马鬃,诗人感觉自己仿佛骑着白凤,进一步渲染雪景的壮观与奇幻,突出行旅中对雪景的惊叹。后八句:从“三年东方旱”到“助尔歌饭瓮”,由景及人,转写当地三年大旱的灾情,百姓逃离,老农悲痛。但诗人又因春雪利于春麦种植而欣慰,表达自己愿为百姓祈愿丰收,不抱怨行役劳苦,体现对百姓的深切关怀与期望。
上一篇:宋·苏轼《雷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