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xiān
cáo
guī
shǔ
guàn
kǒu
jiù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niè
jìn
shuāng
zhào
tóng
rán
chūn
xuě
zài
cháng
sōng
zhāo
xíng
cuī
shōu
shéng
qiáo
kàn
lóng
tàn
juàn
yóu
yào
jiāng
lǎo
jiàn
qiān
zhōng
yún
sān
shì
wéi
shēn
zài
wèi
xiàng
西
nán
shuō
bìng
róng

译文

两鬓的霜发已经稀疏,映照在青铜镜中,但依然能看到春雪覆盖在高大的松树上。早晨行走在犀浦,催促着人们收割芋头,夜晚渡过绳桥,去观赏伏龙的景观。莫要叹息旅途劳顿而无车马相送,当以老迈却健朗的身躯,抵挡千杯美酒的豪情。子云(杨雄)历经三代仍独守清贫,如今你向西南归去,且以病容诉说人世沧桑。

逐句剖析

"籋尽霜须照碧铜":两鬓的霜发已经稀疏,映照在青铜镜中,

# 碧铜:指青铜镜。,籋:一作“苶”。以镊钳取,夹。

"依然春雪在长松":但依然能看到春雪覆盖在高大的松树上。

"朝行犀浦催收芋":早晨行走在犀浦,催促着人们收割芋头,

"夜渡绳桥看伏龙":夜晚渡过绳桥,去观赏伏龙的景观。

"莫叹倦游无驷马":莫要叹息旅途劳顿而无车马相送,

# 驷马:同拉一辆车的四匹马。

"要将老健敌千钟":当以老迈却健朗的身躯,抵挡千杯美酒的豪情。

"子云三世惟身在":子云(杨雄)历经三代仍独守清贫,

# 子云三世:西汉蜀郡人扬雄,字子云。子云在成帝时为“给事黄门郎”,与王莽、刘歆并列。哀帝时,又与董贤为同僚。王莽、刘歆、董贤三人在成帝、哀帝、平帝间位达“三公”,以至“权倾人主”。而子云三世不徙官。

"为向西南说病容":如今你向西南归去,且以病容诉说人世沧桑。

# 说病容:王莽窃国后,心疑大臣怨谤,于是斩甄寻父子。刘歆子刘棻兄弟及门人亦受到牵连。因刘棻曾随扬雄学奇字。案发时对,治狱使到天禄阁抓捕扬雄,扬雄“从阁楼上自投下,几死”。后扬雄以病免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鲜于都曹归蜀灌口旧居》是北文学家苏轼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友人归蜀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籋尽霜须照碧铜,依然春雪在长松”描绘了友人归乡时的景象,而“朝行犀浦催收芋,夜渡绳桥看伏龙”则展现了蜀地的风土人情。诗人鼓励友人保持乐观的心态,即使倦游在外,也要珍惜健康。这首诗是苏轼为送别友人鲜于都曹归蜀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归乡生活的美好祝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送鲜于都曹归蜀灌口旧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的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通过对鲜于都曹归蜀灌口旧居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中提到“籋尽霜须照碧铜,依然春雪在长松”,描绘了友人归乡时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佩。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归乡生活的美好祝愿。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如“籋尽霜须照碧铜,依然春雪在长松”,以霜须、碧铜、春雪、长松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高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乡的祝愿和对友情的珍视。对偶:作为一首七言律诗,诗中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如“朝行犀浦催收芋,夜渡绳桥看伏龙”和“莫叹倦游无驷马,要将老健敌千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用典:诗中提到“子云三世惟身在”,以扬雄(字子云)自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题毛女真》

下一篇:宋·苏轼《临江仙·赠王友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