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òu
xíng
cài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mèng
huí
wén
shēng
cài
jiǎ
zhǎng
píng
míng
jiāng
shī
湿
bìng
àn
fēi
liǎng
jiǎng
tiān
gōng
zhēn
yǒu
gāo
xiè
huáng
rǎng
shuāng
gēn
fān
fēng
jiàn
yǎng
wèi
rèn
kuāng
zài
zuò
bēi
àn
xiǎng
jiān
nán
shēng
zhǎi
wèi
gǎn
zhuān
xiǎng
xiǎo
zhāi
fàn
shān
sēng
qīng
ān
zhēn
shǎng
jiè
lán
jùn
xùn
cuì
měi
jiá
xiǎng
bái
sōng
lèi
gāo
tún
mào
chū
fán
zhǎng
shuí
néng
shì
huǒ
hòu
xiǎo
zào
dāng
yǎng

译文

梦中隐约听见雨声淅沥,醒来欣喜地发现菜苗已长得茁壮。天刚亮时,江边的路还湿漉漉的。我沿着河岸划动双桨。上天真是无比慷慨富有啊,就像乳汁一样的雨水倾洒在黄色的土地上。经霜的菜根吸饱了雨水,枝叶在风中高低起伏、舒展摇晃。竹筐虽还没装满新鲜的蔬菜,心里却已开始盘算桌上的羹汤。日子过得艰难,生计总嫌局促,但这一口鲜蔬的滋味,我却敢独享。随手摘几把嫩叶,邀山中的僧友共尝,清简的日子里自有真趣可赏。芥蓝鲜嫩得像新采的蘑菇,咬一口脆生生,齿颊间清响回荡。白菜的甘美堪比羔羊乳猪,新芽拱破泥土,像熊掌般肥厚舒张。谁能看透这烹煮的火候?且守着自家的小灶,慢煨生活的清香。

逐句剖析

"梦回闻雨声":梦中隐约听见雨声淅沥,

"喜我菜甲长":醒来欣喜地发现菜苗已长得茁壮。

"平明江路湿":天刚亮时,江边的路还湿漉漉的。

"并岸飞两桨":我沿着河岸划动双桨。

"天公真富有":上天真是无比慷慨富有啊,

"乳膏泻黄壤":就像乳汁一样的雨水倾洒在黄色的土地上。

# 乳膏:指雨水。

"霜根一蕃滋":经霜的菜根吸饱了雨水,

# 蕃滋:繁衍滋长。

"风叶渐俯仰":枝叶在风中高低起伏、舒展摇晃。

"未任筐筥载":竹筐虽还没装满新鲜的蔬菜,

# 筥:圆形的竹筐。

"已作杯案想":心里却已开始盘算桌上的羹汤。

# 杯案:一作“杯盘”。

"艰难生理窄":日子过得艰难,生计总嫌局促,

# 生理:谋生之道。

"一味敢专飨":但这一口鲜蔬的滋味,我却敢独享。

"小摘饭山僧":随手摘几把嫩叶,邀山中的僧友共尝,

"清安寄真赏":清简的日子里自有真趣可赏。

"芥蓝如菌蕈":芥蓝鲜嫩得像新采的蘑菇,

# 芥蓝:此指芥苔,即芥心的嫩苔。

"脆美牙颊响":咬一口脆生生,齿颊间清响回荡。

"白菘类羔豚":白菜的甘美堪比羔羊乳猪,

# 豚:指小猪。,羔:指小羊。,白菘:白菜。

"冒土出蹯掌":新芽拱破泥土,像熊掌般肥厚舒张。

# 蹯掌:兽足。

"谁能视火候":谁能看透这烹煮的火候?

"小灶当自养":且守着自家的小灶,慢煨生活的清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雨后行菜圃》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诗。全诗通过雨后菜园的生动描写,展现了自然生机与田园生活的意趣,同时寄寓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赞美和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未任筐筥载,已作杯案想。”一句,“未任筐筥载”是实写眼前菜蔬还未长大,还不能用筐装载的现实情况;“已作杯案想”则是虚写,是诗人想象着菜蔬长大后可以成为餐桌上的美食,通过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期待与憧憬。白描:诗中“平明江路湿,并岸飞两桨”以简练的笔触勾勒雨后清晨的江景,仅用“湿”“飞”二字便动态呈现了雨后水路的清新与轻快。

2. 分段赏析

前四句,诗人从梦中醒来,听到雨声,就为菜地里的菜苗生长而欣喜,体现出他对田园生活的关注与热爱。“平明江路湿,并岸飞两桨”,天刚亮,江岸边通往菜园的路被雨水打湿,诗人迫不及待地划船前往菜圃,“飞两桨”生动地表现出他急切的心情。“天公真富有,膏乳泻黄壤”,诗人看到雨后土壤得到充足滋润,发出上天慷慨的感叹。“霜根一蕃滋,风叶渐俯仰”,描绘了菜根在雨水的滋养下茁壮成长,菜叶在风中轻轻摇曳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恩赐的感恩之情。中间三句,“未任筐筥载,已作杯案想”菜还没多到能用筐装的程度,诗人就已经在想着如何将其做成菜肴放在杯案上享用了,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期待与向往。“艰难生理窄,一味敢专飨”,诗人意识到生活艰难,生存空间狭窄,但面对大自然赐予的美味蔬菜,也不敢独自享用。“小摘饭山僧,清安寄真赏”,诗人将采摘的少量蔬菜送给山中的僧人,与他们一同分享,在清淡的生活中寻求内心的清静安详,寄托了自己对生活的真挚情感,也表现出诗人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感恩和分享的高尚品质。最后三句,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来形容芥蓝和白菜的美味,说芥蓝像菌类一样脆美,咬起来牙齿间发出清脆的声响,白菜则像羊羔、小猪一样鲜嫩,从土里冒出来的样子就像动物的脚掌,让人垂涎欲滴,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美食的独特见解和敏锐感知,也体现了他即使身处困境,依然能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好、享受生活的乐观心态。“谁能视火候,小灶当自养”,诗人认为这么好的蔬菜,要掌握好火候,用自家的小灶来烹饪,亲自料理,才能品尝到其中的美味,表达了他对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生活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东坡八首其一》

下一篇:宋·苏轼《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五首,暴雨初晴楼上晚景(其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