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ǎo
xiàn
fēi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西
nán
guī
yuǎn
xiāo
tiáo
jiàn
hún
fēi
zhāo
kuò
niú
yáng
tóng
yàn
tiān
cháng
cǎo
shù
jiē
yún
xiāo
hūn
hūn
shuǐ
shān
fàn
fàn
chūn
fēng
nòng
mài
miáo
shuí
shǐ
使
ài
guān
qīng
guó
shēn
lǎo
qiáo

译文

西南归乡路荒凉迢迢,倚栏远望,心神早已飞散难召。原野辽阔,牛羊如雁群般渺小,天地尽头,草树连绵直插云霄。山脚水雾昏沉浮荡,春风漫卷,撩拨麦苗轻摇。是谁贪恋官位弃了故土?我这身子啊,想当渔樵终老却无计可逃!

逐句剖析

"西南归路远萧条":西南归乡路荒凉迢迢,

"倚槛魂飞不可招":倚栏远望,心神早已飞散难召。

"野阔牛羊同雁鹜":原野辽阔,牛羊如雁群般渺小,

"天长草树接云霄":天地尽头,草树连绵直插云霄。

"昏昏水气浮山麓":山脚水雾昏沉浮荡,

"泛泛春风弄麦苗":春风漫卷,撩拨麦苗轻摇。

"谁使爱官轻去国":是谁贪恋官位弃了故土?

"此身无计老渔樵":我这身子啊,想当渔樵终老却无计可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宝鸡县斯飞阁》是北宋嘉祐七年(1062年)苏轼任凤翔府签判时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登临斯飞阁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对仕途的厌倦以及渴望归隐的矛盾心境,体现了苏轼早期诗歌中“仕隐两难”的典型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题宝鸡县斯飞阁》作于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时苏轼任陕西凤翔府签判。诗人登临斯飞阁极目远眺之际,恰逢胞弟苏辙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罢官归蜀,谪人望乡的孤寂与政治风波的忧思交织碰撞。眼前“野阔牛羊同雁鹜”的苍茫原野与“泛泛春风弄麦苗”的田园生机,既激荡着西北风物的雄浑气象,又暗涌着宦海浮沉的迷茫心绪。苏轼挥毫泼墨,将壮阔风景与胸中块垒熔铸成诗——“谁使爱官轻去国”的诘问,既是对苏辙遭际的愤懑回响,亦是对自身“此身无计老渔樵”的清醒自省,兄弟二人的仕途困顿与精神守望,在斯飞阁的云端题壁间凝成宋代士大夫“仕隐两难”的时代注脚。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反衬:“泛泛春风弄麦苗”以“弄”字赋予春风人性化的戏谑感,将触觉(风动)与视觉(麦苗摇曳)交融,活化田园生机,反衬诗人宦游的僵滞心境。虚实相生:“倚槛魂飞不可招”以“魂飞”虚写思乡之切,与“倚槛”实写登楼动作虚实呼应,留白处让读者自行填补归路迢遥的苍凉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送胡掾》

下一篇:宋·苏轼《天竺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