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白竹千钧弩":是哪一年用白竹制作的千钧强弩,
"射杀南山雪毛虎":射杀了南山那浑身雪白毛色的老虎。
"至今颅骨带霜牙":直到如今,那老虎的颅骨还带着如霜般洁白的牙齿,
"尚作四海毛虫祖":至今它还被称作天下百兽之长。
# 毛虫祖:虎的别名。
"东方久旱千里赤":东方大地长时间遭受旱灾,千里之地一片赤红干裂,
"三月行人口生土":三月里行人口中都生了尘土。
"碧潭近在古城东":碧绿的深潭就在古城的东边,
"神物所蟠谁敢侮":传说中有神物盘踞在那里,谁也不敢去冒犯它。
"上攲苍石拥岩窦":潭的上方有倾斜的苍色巨石环绕着岩洞,
# 窦:洞穴。
"下应清河通水府":潭的下方与清澈的河流相通,一直连接到水神的府邸。
"眼光作电走金蛇":它的眼光如闪电般像金蛇游走,
"鼻息为云擢烟缕":它呼出的气息化作云朵,升起缕缕烟雾。
"当年负图传帝命":当年它背负着河图,传达天帝的命令,
"左右羲轩诏神禹":辅佐伏羲、轩辕等古代圣君,还传召神禹来治理洪水。
# 神禹:即夏禹。,轩:轩辕。,羲:伏羲。
"尔来怀宝但贪眠":从那以后,它虽然怀揣着雷霆般的神力,却只知道贪睡,
# 但贪眠:言其老是睡觉不管事。,怀宝:指那些“图”、“书”。宝:指那些“图”、“书”。,尔:通迩,近来。
"满腹雷霆喑不吐":满腹的雷霆之力也默默不发作、不施展。
# 满腹雷霆喑不吐:这句意谓龙已久不作雷,也就是说久不作雨。喑:哑、无声、沉默。
"赤龙白虎战明日":明天赤龙和白虎将要大战,
# 明日:是月丙辰,明日庚寅。
"倒卷黄河作飞雨":让黄河水倒卷起来,化作漫天的飞雨。
"嗟我岂乐斗两雄":唉,我哪里是喜欢看这两大猛兽争斗呢,
# 两雄:指龙、虎。,我:一作吾。
"有事径须烦一怒":只是因为有旱情这件大事,只能劳烦您发怒降雨了。
# 有事:指求雨。事,指求雨。把虎头放进水里,其目的在于激龙之怒,所谓“起伏龙”。
"徐州城东二十里":在徐州城东边二十里的地方,
"有石潭":有一处石头潭。
"父老云":当地的老人们说:“
"与泗水通":和泗水是相通的,
"增损清浊":潭水的增减、清澈或浑浊的变化,
"相应不差":和泗水相应,没有偏差,
"时有河鱼出焉":时常有河里的鱼从这里出现。”
"元丰元年春旱":元丰元年春天发生旱灾,
"或云置虎头潭中":有人说把虎头放在石潭中,
"可以致雷雨":能够招来雷雨。
"用其说":采用了这种说法,
"作《起伏龙行》一首":创作了一首《起伏龙行》。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借事抒情诗。描绘了东方大旱的惨状与石潭周边环境、神物神异姿态,体现神物昔日辉煌与如今蛰伏的状态,表达了苏轼希望神物发威降雨以缓解旱情、拯救百姓的急切心情,以及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2. 写作手法
夸张:“眼光作电走金蛇,鼻息为云擢烟缕”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神物的眼睛比作闪电,目光闪动如同金色的蛇在游走;把神物的鼻息夸大成能形成云朵、拉出烟缕。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神物威力巨大、神异非凡的特点,让读者能强烈感受到神物所蕴含的强大力量。用典:“当年负图传帝命,左右羲轩诏神禹”此二句巧用“河图洛书”“羲轩神禹”典故。相传伏羲氏时,龙马现于黄河,背负“河图”;神龟出于洛水,背负“洛书”,伏羲依此画成八卦,为《周易》之源,“羲轩”指伏羲氏与轩辕氏。作者在诗中言神物当年背负河图传达上天给帝王的命令,以此辅助伏羲、黄帝,还诏令大禹治水,借这些典故增添诗歌文化底蕴与历史厚重感,强调神物往昔辉煌功绩与重要地位。
3. 分段赏析
“何年白竹千钧弩,射杀南山雪毛虎。至今颅骨带霜牙,尚作四海毛虫祖”,开篇以想象之笔,描绘出不知何年有人用千钧白竹弩射杀南山雪毛虎的场景,且至今虎的颅骨还带着霜牙,被尊为四海毛虫之祖。此部分塑造出雪毛虎这一神秘且强大的形象,为后文引出石潭神物做铺垫,增添了诗歌的奇幻氛围。“东方久旱千里赤,三月行人口生土”,直接描写东方大旱的惨状,千里大地一片赤红,三月里行人走在路上都扬起尘土。这两句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勾勒出旱灾的严重程度,让读者深切感受到百姓生活的困苦,体现出苏轼对民生的关切。“碧潭近在古城东,神物所蟠谁敢侮。上欹苍石拥岩窦,下应清河通水府”,描绘了石潭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石潭在古城东边,有神物盘踞,周围上有苍石环绕着岩洞,下与清河相通连接着水府。通过对石潭环境的细致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深的氛围,衬托出神物的不凡。“眼光作电走金蛇,鼻息为云擢烟缕”,运用夸张的手法,将神物的眼睛比作闪电,目光闪动如金色蛇游走,鼻息能形成云朵、拉出烟缕。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神物威力大、神异非凡的特点,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神物的神奇姿态。“当年负图传帝命,左右羲轩诏神禹”,运用典故,说神物当年背负河图传达上天给帝王的命令,辅助伏羲、黄帝,并诏令大禹治水。通过引用这些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强调了神物曾经的辉煌功绩和重要地位。“尔来怀宝但贪眠,满腹雷霆喑不吐”,笔锋一转,写如今神物怀揣着宝物却只知贪睡,满腹的雷霆也不发声吐出。形成今昔对比,表达出对神物如今蛰伏不作为的惋惜和期待其发威的愿望。“赤龙白虎战明日,倒卷黄河作飞雨”,再次发挥想象,描绘出赤龙和白虎在明日交战,将黄河水倒卷起来化作飞雨的壮观场景。进一步渲染出神奇、宏大的氛围,体现出苏轼对神物能带来降雨的强烈期盼。“嗟吾岂乐斗两雄,有事径须烦一怒”,以苏轼的口吻直接抒情,说自己并非喜欢看赤龙白虎争斗,只是有事相求,希望神物能发怒降下甘霖。直白地表达出苏轼面对旱灾时,希望神物施展神力拯救百姓的急切心情,凸显出他心系民生的高尚情怀。
4. 作品点评
笔力雄浑刚健、豪迈奔放,行文似波涛翻涌、诡谲奇幻,淋漓尽致地绽放出浪漫主义的瑰丽奇姿与雄浑壮阔之风。
# 先顿虎头,语句豪横。次入潭龙。
清赵克宜《角山楼苏诗评注汇钞》卷七
下一篇:宋·苏轼《过文觉显公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