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án
·
·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fèng
huí
xiān
yún
kāi
shàn
gèng
lán
yuè
zhuì
xīng
zhuǎn
zhěn
shàng
mèng
hún
jīng
xiǎo
yán
shū
líng
xiāng
féng
suī
cǎo
cǎo
cháng
gòng
tiān
nán
lǎo
zhōng
xiàn
rén
jiān
rén
jiān
nián

译文

黑夜即将过去,太阳即将出现。五更天时银河斜转月落大地。牛郎织女从梦魂中惊醒过来,泪涕纵横,天上落下了细小的雨点。牛郎和织女虽然是短暂相逢,但却永远和天一同存在。但却永远和天一同存在。他们始终不羡慕人间的生活,因为人间烦恼太多了,日子难过。

逐句剖析

"凤回仙驭云开扇":黑夜即将过去,太阳即将出现。

# 云开扇:作为扇翣掩障太阳的云移开了。,仙驭:指风伯、云师驾车而来,意即风起云涌,天气发生了变化。

"更阑月坠星河转":五更天时银河斜转月落大地。

# 星河转:谓银河斜转,表示夜深。,更阑:更残,五更天。阑,所剩无几。

"枕上梦魂惊":牛郎织女从梦魂中惊醒过来,泪涕纵横,

# 惊:惊醒,醒过来。

"晓檐疏雨零":天上落下了细小的雨点。

"相逢虽草草":牛郎和织女虽然是短暂相逢,

# 草草:匆忙。

"长共天难老":但却永远和天一同存在。

# 长共天难老:永远和天一同存在,不会老死。

"终不羡人间":但却永远和天一同存在。他们始终不羡慕人间的生活,

"人间日似年":因为人间烦恼太多了,日子难过。

# 人间日似年:人世间的日子难过,这是说明上句牛郎、织女“不羡人间”的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菩萨蛮·七夕》是北宋苏轼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以七夕为主题,上片借景烘托牛郎织女难舍深情,下片刻画二人分手后的伤离心态。写作上,立意新巧、构思独特,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全词通过对七夕神话的演绎,展现出爱情的美好与无奈,以独特视角诠释七夕主题,体现了苏轼词作的创新与艺术魅力,为词中抒写爱情与神话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菩萨蛮·七夕》是苏轼所作。公元1080年(宋神宗元丰三年)七月,苏轼继配王闰之来黄州已近两月,七月七日夜,牛郎织女相会,苏轼登上邻近临皋亭的朝天门城楼,触景生情,联想到与妻子的团圆,为示夫妻团圆、永不分离的愿望,写下了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写七夕的节令词。描绘了七夕之夜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及七夕之晨分手后的状态,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作者与妻子团圆、永不分离的愿望,也展现出对美好爱情的期许。

2. 写作手法

渲染:上片开篇“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阑月堕星河转”,通过描绘旋风吹、仙车奔、扇云开以及月落星河转移的景象,渲染出牛郎织女即将分手时苍凉、凝重的氛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他们面临分别的哀伤。触景生情:目睹七夕拂晓的天象变化与周遭景象,作者生发感慨,借牛郎织女的故事,由天上的七夕联想到人间,发出“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的喟叹,表达出对人间烦恼重重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此词开篇点明写作时令为“更阑月堕星河转”的拂晓时刻,以天上七夕为主要内容,抒发对人世的感叹。上片“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阑月堕星河转”,通过对旋风吹拂、仙车疾驰、扇云散开以及月落星移等景象的生动描绘,运用渲染的表现手法,营造出牛郎织女即将分别时的苍凉氛围。这些景象构建出一个宏大而又略带凄凉的场景,让读者深切感受到那种离别前的凝重与哀伤。“枕上梦魂惊,晓来疏雨零”,从细腻的人物神态入手,刻画了牛郎织女如梦初醒、梦魂惊叹、泪涕纵横的样子。“梦”和“晓”二字贯穿上片,不仅起到了线索的作用,还巧妙地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使得词句如同秦观《鹊桥仙》中“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一般,充满了委婉动人的情愫。下片“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在承接上片离别氛围的基础上笔锋一转,表达出牛郎织女虽然相会的时间短暂,但他们的感情如同天界一般永恒,生命不会衰老的观点。这种表达展现出天界令人神往的特质,那是一种超脱尘世的永恒之美。“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直白地表达出作者认为天界比人间美好的看法。从内容主题上看,自古以来,诸多文学作品热衷于描写七夕仙女思凡下凡,与凡人缔结姻缘、生儿育女、白头偕老。而东坡此词却独辟蹊径,一反传统观点,将天界描绘得美好永恒,把人间刻画得艰难困苦。全词在立意上新颖巧妙,构思独特,在对神话故事的演绎中融入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天界的美好反衬人间的艰难,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人回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苏轼的《菩萨蛮·七夕》写作特色鲜明,上片借景烘托牛郎织女的伤别情绪,下片通过对比凸显仙界爱情的美好与人间生活的艰难,情景交融,立意新巧。语言细腻且富有表现力,“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阑月堕星河转”生动地渲染出七夕夜将尽的氛围。“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虽非广为人知的名句,却以质朴之语道出深刻人生哲理,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上片用笔,以天上反衬人间,更显出女子离别相思之苦,词意含蓄委婉。

现代湘潭大学副教授易蓉、陈扬燕《宋代节序词研究与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浣溪沙·有感》

下一篇:宋·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