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
jiā
zhōu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zhāo
tián
tián
西
fēng
liè
huà
zhān
xiāng
piāo
yuǎn
wǎng
hào
biān
jǐn
shuǐ
jiàn
mán
jiāng
qīng
lián
bēn
téng
guò
jiǎo
kuàng
dàng
zào
píng
chuān
shì
yǒu
chán
diào
tái
xún
yān
xiāng
dìng
xiān
dào
jiǔ
shuǐ
chán
chán

译文

早晨出发时鼓声喧闹震天,西风猛烈地吹动着彩色的旗帜。故乡已经在身后渐渐飘远,前行的心意广阔无边。锦江变得越来越细,渐渐看不见了,蛮江的水清澈可爱。江水奔腾着流过佛像的脚下,江水奔腾过后形成了广阔平坦的原野。乡村集市上有参禅的僧人,在暮色中寻找那笼罩着钓台的烟雾。约定好的人一定早已先到了,长久地站立在潺潺流淌的水边。

逐句剖析

"朝发鼓阗阗":早晨出发时鼓声喧闹震天,

# 阗阗:众多、旺盛的样子。

"西风猎画旃":西风猛烈地吹动着彩色的旗帜。

# 画旃:同毡,古代画旗。

"故乡飘已远":故乡已经在身后渐渐飘远,

"往意浩无边":前行的心意广阔无边。

"锦水细不见":锦江变得越来越细,渐渐看不见了,

# 锦水:即锦江 。

"蛮江清可怜":蛮江的水清澈可爱。

# 蛮江:指四川青衣江。

"奔腾过佛脚":江水奔腾着流过佛像的脚下,

# 佛:指乐山大佛。

"旷荡造平川":江水奔腾过后形成了广阔平坦的原野。

# 平川:广阔平坦之地。,旷荡:空阔宽广;广大。

"野市有禅客":乡村集市上有参禅的僧人,

# 禅客:佛教语。,野市:乡村集市。

"钓台寻暮烟":在暮色中寻找那笼罩着钓台的烟雾。

# 暮烟:意思是傍晚的烟雾。

"相期定先到":约定好的人一定早已先到了,

# 相期:相约。

"久立水潺潺":长久地站立在潺潺流淌的水边。

# 潺潺:意思是指形容水流动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初发嘉州》是宋代诗人苏轼于嘉佑四年创作的一首诗歌,其作品体裁属于五言古诗。苏轼渴望为国效力,但离别故土时又流露出眷恋之情。此诗是其早期作品,描绘了旅途见闻,情景交融,在苏轼的诗歌创作中具有一定的开篇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作于嘉祐四年(1059年)。当时苏轼、苏辙已中举,回乡守完母丧后,随父亲苏洵再赴京城。父子三人取岷江水路,经嘉州、犍为,出蜀出峡,直下江陵。苏轼时年二十四,尽览山川形胜,在“舟中无事,博奕饮酒”的氛围中,与父亲、弟弟你唱我和,写下百余首诗篇,结集为《南行集》,《初发嘉州》便作于从嘉州出发之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代的出游诗,描绘了诗人从嘉州出发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对故乡的眷恋,又有对未来旅程的憧憬。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锦水细不见,蛮江清可怜” 等句,借故乡渐远、江水景色变化,抒发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前程的展望。景物描写:“锦水细不见,蛮江清可怜。奔腾过佛脚,旷荡造平川”,描写了锦江、蛮江景色,以及江水奔腾过佛脚、造就平川的景象,展现旅途景色变化。

3. 分段赏析

“朝发鼓阗阗,西风猎画旃”:诗人开篇用“阗阗”形容出发时鼓声的喧阗,展现出启程时的热闹景象;“西风猎画旃”则描绘了西风劲吹,旗帜烈烈飘动的画面。这两句通过对出发场景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宏大且充满动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既暗示了即将开启的远行,也在热闹中隐隐透露出诗人复杂的心境。“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此句直接抒发内心感受,“故乡飘已远”直白地表达出随着船行,故乡渐渐远离的惆怅与不舍;“往意浩无边”则展现出诗人对未来的征程充满豪情壮志,有着无限的憧憬与期待。这种情感上的转折,生动地体现出诗人在离别故乡时既眷恋过去又渴望未来的矛盾心境。“锦水细不见,蛮江清可怜”:细致地描绘了旅途中所见的江水景色。“锦水细不见”,随着行程推进,锦江逐渐变得细不可见,写出了距离的变化;“蛮江清可怜”描绘了蛮江的清澈可爱,通过对两条江水不同状态的描写,细腻地展现出旅途景色的变换,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在舟行过程中的细致观察和内心感受。“奔腾过佛脚,旷荡造平川”:着重刻画了江水奔腾的磅礴气势。“奔腾过佛脚”生动地写出江水汹涌澎湃,从大佛脚下一掠而过的壮观场景;“旷荡造平川”则描绘出江水奔腾之后形成广阔平坦之地的景象。此句展现出大自然的雄浑壮阔,给人以豪迈之感,也体现出诗人视野的开阔和内心的豪情。“野市有禅客,钓台寻暮烟”:诗人将视角从自然景色转到人文场景,在乡村集市中出现禅客,为画面增添了一份宁静与禅意;“钓台寻暮烟” 描绘出暮色中钓台被烟雾笼罩的朦胧画面。这两句的描写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多元,在旅途的奔波中营造出一种静谧、悠远的氛围。“相期定先到,久立水潺潺”:结尾处诗人展开想象,想象与友人相约,友人定会先到,此刻正长久地站立在潺潺流水边等候。“水潺潺” 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悠远、绵长的意境,以景结情,在对友人等待的想象中,蕴含着诗人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同时也让整首诗在结尾处余韵悠长,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语言冲淡自然,意境纯美。通过描写旅途见闻,情景交融地抒发情感。全篇气韵洒脱,格律谨严(排律角度),又有诸多叠字词、连绵词增添音节之美,在苏轼早期创作中展现出独特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

下一篇:宋·苏轼《玉津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