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亭疏柳映秋千":矮小的亭子旁,稀疏的柳枝掩映着秋千,
"马上人家谷雨前":骑马行过村落,正值谷雨节气之前。
"几树枪旗茶靃靡":几株茶树新芽挺立如枪旗,茂盛鲜嫩,
# 靃靡:是草木纖弱随风披拂貌。
"一溪鳞甲水潺湲":溪水波光粼粼如鱼鳞闪烁,潺潺流淌。
"莺期别后闻余哢":离别后黄莺啼啭犹在耳畔,
# 莺期别后闻余哢:自注:古诗鸟嘤嘤兮友之期。(鸟嘤嘤,原作鸟嘤,据《后汉书·梁鸿传》增一嘤字)
"蚕候归来见小眠":归途中春蚕作茧自在地安眠。
"可惜西湖湖上月":可惜西湖上那轮皎洁的明月,
"夜来虚过十分圆":今夜空对圆满徒然虚度华年。
北宋文学家
胡宿(995?~1067),北宋文学家。字武平,谥文恭,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天圣进士,初授真州扬子尉,官至尚书左丞,以太子少师致仕。他擅长骈文和律诗,所撰制词“典重赡丽,追踪六朝”。其律诗则沿西昆余波,工丽妍妙,尤喜用字尖新,稍有僻涩之病。著有《文恭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田园羁旅诗,通过谷雨时节的江南道中见闻,既展现了清新明丽的田园风光与农事图景,又暗含对时光流转的哲思与人生漂泊的怅惘。
2. 写作手法
景物描写:“短亭”“疏柳”为静态景物,而“秋千”隐含动态,通过“映”字将静景与隐动感结合,暗示田园生活的闲适。“鳞甲”为溪中游鱼,而“潺湲”描绘溪水流动,动景与静景相生,增强画面层次感。
3. 分段赏析
首联“短亭疏柳映秋千,马上人家谷雨前”,短亭、疏柳、秋千构成静谧的乡间景致,柳影倒映水面,秋千轻荡,暗示春日的悠长与闲适。“谷雨前”点明时间,诗人骑马行于三衢道中,目睹农人忙碌于春耕前的准备,展现田园生活的恬淡。以疏朗的笔触勾勒出宁静祥和的田园氛围,为全诗奠定轻松愉悦的基调。颔联“几树枪旗茶靃靡,一溪鳞甲水潺湲”,“枪旗”喻茶芽初展如旗、叶如枪,生动描绘茶树新生的茂盛之态;“鳞甲”或指溪中鱼群游弋,或喻水波粼粼,凸显自然生机。茶树随风轻摇,溪水潺潺流动,动静相宜,展现三衢山水的灵动与富饶。茶树象征当地经济作物,溪水暗含农事灌溉之利,侧面反映宋代江南农业的繁荣。颈联“莺期别后闻余哢,蚕候归来见小眠”,“莺期”呼应春去夏来,莺鸟啼鸣似有离别之憾;“蚕候”点明蚕事正忙,蚕儿“小眠”为蜕皮休养,体现农人对蚕桑的细致观察。莺鸟“闻余哢”赋予其留恋之情,蚕“见小眠”暗含农人辛劳后的片刻安宁,通过动物与农事的细节,流露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尾联“可惜西湖湖上月,夜来虚过十分圆”,由三衢道中的实景转向西湖的虚境,形成强烈对比。西湖月圆象征圆满,却“虚过”表达诗人对美景错过的怅惘。表面叹惋西湖月色无人共赏,实则暗含对三衢春光的留恋与身不由己的宦游之叹。
下一篇:宋·胡宿《送子思学士倅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