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2
bǎi
cǎo
jìng
chūn
huā
chūn
yīng
zuì
shèng
shǎo
hǎo
yán
duō
màn
zhī
tiáo
shèng
fēn
fēn
táo
zhī
chù
chù
zǒng
néng
guì
zhòng
què
yǒu
rén
zhī

译文

春天花草丰茂,丽春花应该是开得最好。刚开时色彩好,茂盛时很烂漫。那么多的桃李枝,移到哪里都成活。为什么丽春贵重?说出来怕被人知。

逐句剖析

"百草竞春华":春天花草丰茂,

# 竞:争相。

"丽春应最胜":丽春花应该是开得最好。

# 胜:美好。

"少须好颜色":刚开时色彩好,

# 好颜色:一作“颜色好”,少须:一作“顷”

"多漫枝条剩":茂盛时很烂漫。

"纷纷桃李枝":那么多的桃李枝,

# 纷纷:繁多的样子。

"处处总能移":移到哪里都成活。

"如何贵此重":为什么丽春贵重?

# 如何贵此重:一作“稀如可贵重”。

"却怕有人知":说出来怕被人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丽春》是唐代杜甫所作,出自《全唐诗》的五言古诗。主题为吟咏丽春花,内容上先展现百花争艳中丽春最为出众,再描写其外在形态,又以桃李反衬丽春的独特,最后感慨丽春的高贵。写作上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丽春的不凡。前两句点题凸显丽春出众,三四句刻画其形态美,五六句以桃李作比,末两句升华品质。此诗语言精炼流畅,通过对丽春的描绘与赞美,寄寓了对美好事物被珍视的渴望,以简洁的文字展现出丽春的独特魅力与深刻内涵,体现了杜甫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敏锐捕捉与细腻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百花争艳中丽春最为出众的画面,刻画了丽春恰到好处的外在美丽,又以桃李的易逝可移反衬丽春的独特。通过对丽春与其他春花的对比,赞美了丽春独特美丽与高贵的品质,寄寓了对美好事物被珍视与理解的渴望。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丽春与桃李对比,用桃李的易逝和可移植,突出丽春的不同凡响与独特珍贵。烘托:开篇描绘百花争艳的画面,烘托出丽春在众多春花中最为出众的地位。

3. 分段赏析

《丽春》前两句“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点题,描绘出百花在春天竞相绽放的热闹场景,直接表明丽春在众花中最为出众,凸显诗人对其的高度赞赏。三四句“少须颜色好,多漫枝条剩”从丽春的外在特征着笔,写它颜色恰到好处,花朵繁多布满枝条,细腻展现丽春的美丽姿态。五六句“纷纷桃李枝,处处总能移”转写桃李,描绘桃李繁茂却易于移植的特点,与丽春形成对比。末两句“如何此贵重?却怕有人知”以疑问和感慨的语气,既强调丽春的珍贵,又仿佛担心它的美好被过多人知晓,进一步升华了丽春不张扬的高贵品质,也饱含着诗人对丽春独特的喜爱与珍视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薛能《荔枝诗》

下一篇:唐·杜甫《吹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