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ī
shī

朝代:唐作者:薛能浏览量:2
sōng
yīng
wèi
shí
cuō
tuó
bàn
shēng
suì
miǎo
jiān
zhōu
céng
jiàn
shù
shí
xīn
zuò
jiǔ
wén
míng
gōng
lǎo
liǎng
shǔ
shì
shī
yǒu
ér
bái
shàng
shū
céng
yǒu
shì
zuò
xìng
兴旨卑泥
兴旨卑泥
zhǐ
shī
tóng
。”
。”
suì
wèi
zhī
kuì
zhī
shǒu
chàng
shù

译文

(这种果实)颗粒像松子,颜色像樱桃,我还没见识过,岁月虚度,差不多半辈子过去了。年末在监州时曾见过这种树,这种应时的新鲜果实摆上座位(供人品尝),我早就听闻过它的名声。杜工部(杜甫)长久居住在两蜀之地,却没写过关于(荔枝)的诗,难道是有这个意思(想写)却没来得及写吗。白尚书(白居易)曾写过这样的作品:“意趣旨向低下拘泥,和没写这首诗没什么差别。”于是我就为(荔枝)写了这首诗,(自觉)没有愧疚也没有辜负(此事),(若)把它当作荔枝诗的开篇之作,大概我也还算可以(担当此任)吧。

逐句剖析

"颗如松子色如樱":(这种果实)颗粒像松子,颜色像樱桃,

"未识蹉跎欲半生":我还没见识过,岁月虚度,差不多半辈子过去了。

"岁杪监州曾见树":年末在监州时曾见过这种树,

"时新入座久闻名":这种应时的新鲜果实摆上座位(供人品尝),我早就听闻过它的名声。

"杜工部老居两蜀":杜工部(杜甫)长久居住在两蜀之地,

"不赋是诗":却没写过关于(荔枝)的诗,

"岂有意而不及欤":难道是有这个意思(想写)却没来得及写吗。

"白尚书曾有是作":白尚书(白居易)曾写过这样的作品:

"“":“意趣旨向低下拘泥

",":,

"与无诗同":和没写这首诗没什么差别。”

"予遂为之题":于是我就为(荔枝)写了这首诗,

"不愧不负":(自觉)没有愧疚也没有辜负(此事),

"以其荔枝首唱":(若)把它当作荔枝诗的开篇之作,

"愚其庶几":大概我也还算可以(担当此任)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荔枝诗》是唐代诗人薛能的诗作,此诗以简洁生动的笔触描绘荔枝。首句“颗如松子色如樱”,从形态与色泽上对荔枝进行刻画,将荔枝小巧如松子、色泽似樱桃的特点呈现出来。次句“未识蹉跎欲半生”,流露出诗人在半生岁月中才得识荔枝的感慨,蕴含着一种相见恨晚的情绪。后两句“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点明诗人是在年末任监州时见到荔枝树,而在此之前,荔枝早已声名远扬,侧面烘托出荔枝的独特魅力与广泛声誉。全诗通过对荔枝的描写,既展现了荔枝的外在特征,又融入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薛能(817?~880?),唐代诗人。字大拙,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蒲州(今山西永济)人。会昌六年进士,宣宗大中末书判中选,补盩厔尉。懿宗咸通中摄嘉州刺史,历工部尚书方镇从事、侍御史及都官、刑部员外郎等职。僖宗时,任忠武节度使,兵变时被杀。薛能耽癖于诗,日赋一章,平生作诗逾千篇,多寄酬题咏之作。其诗多写日常生活,吟咏与友人唱和,部分涉及现实政治题材。他尤擅作近体诗,常用对比、用典等手法,如诗中多处提及“闲”字,表达自己潇洒、超脱之情怀。有《薛许昌集》10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此联运用比喻,将果实比作松子与樱桃,生动勾勒其外观,“如”字重复使句式整齐有节奏,“蹉跎”传达岁月虚度之感。采用比兴手法,借未识果实感慨半生时光虚度,流露出遗憾。“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描绘年末监州见树及果实摆座的画面,“岁杪”点明时间,“曾见”“久闻”一实一虚,叙述从闻名到得见的过程,带有转折情绪,以平实叙述推进诗意,自然流露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采地黄者》

下一篇:唐·杜甫《丽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