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称多士":朝廷自称人才济济,
"贤良复几人":但真正贤良者又能有几人。
"异才应间出":非凡之才应时而生,
# 出:一作世。
"爽气必殊伦":清朗气度必定超群。
"始见张京兆":初见您如汉代张京兆般贤能,
"宜居汉近臣":本就该官居帝王近身之臣。
"骅骝开道路":您如骅骝骏马开辟仕途大道,
"雕鹗离风尘":如雕鹗猛禽振翅远离尘俗困顿。
"侯伯知何等":那些封侯拜伯者何足论算,
# 等:一作算。
"文章实致身":您凭文章才华致身显宦之林。
"奋飞超等级":奋飞已超越寻常等级,
"容易失沉沦":轻易摆脱了沉沦下僚的命运。
"脱略磻溪钓":无需如姜尚磻溪垂钓,
"操持郢匠斤":已能似郢匠运斧成风施展才华。
"云霄今已逼":如今您已逼近云霄高位,
"台衮更谁亲":朝中衮衮诸公谁比您更受君亲。
"凤穴雏皆好":凤巢中的雏鸟皆出色,
"龙门客又新":又如龙门之上新聚贤才如云。
"义声纷感激":您的义声令世人感奋激昂,
"败绩自逡巡":无能者自惭形秽徘徊逡巡。
"途远欲何向":我仕途遥远不知该向何处,
# 远:一作永。
"天高难重陈":天高地远难将心事再次陈情。
"学诗犹孺子":学诗至今仍如孺子般浅陋,
# 孺子:一作子夏。
"乡赋念嘉宾":参加乡试时总念想着嘉宾的赏识。
# 念:一作忝。
"不得同晁错":未能像晁错般得遇明主赏识,
"吁嗟后郤诜":只能空自叹息落后于郤诜。
# 郤:一作郄。
"计疏疑翰墨":或许是我谋略疏浅文笔有误,
"时过忆松筠":时运已逝唯忆松竹之节。
"献纳纡皇眷":曾献赋文承蒙君王短暂垂顾,
"中间谒紫宸":也曾入朝拜谒紫宸殿的圣明。
"且随诸彦集":如今只能随众贤聚集一处,
"方觊薄才伸":空盼微薄才学有伸展之期。
"破胆遭前政":前朝李林甫专权令人胆破,
# 前政:自注:谓李林甫。
"阴谋独秉钧":他独掌大权暗施阴谋诡计。
"微生沾忌刻":我这卑微之身屡遭忌恨刻毒,
"万事益酸辛":世事艰难更添酸苦悲辛。
"交合丹青地":您身处施展抱负的朝堂重地,
"恩倾雨露辰":正逢君恩如雨露普降之辰。
"有儒愁饿死":尚有像我这样的儒者愁饥饿死,
"早晚报平津":盼您早晚能如公孙弘举荐贤能。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以干谒应酬为题材的五言排律。介绍了诗人杜甫创作此诗的背景(天宝十二年献赋后仕途困顿);描绘了京兆尹鲜于仲通的才能、政绩与尊崇地位;叙述了诗人自身应举落第、献赋受挫的经历,暗讽了李林甫专权时期的政治环境;体现了唐代天宝末年的政治生态;表达了诗人对贤能之士的倾慕,以及作为寒儒仕途困顿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骅骝开道路,雕鹗离风尘。”用“骅骝”(骏马)象征鲜于仲通的出众才能与顺遂仕途,“雕鹗”(猛禽)寓意其超脱凡俗、能施展抱负的特质,二者组合共同塑造出鲜于仲通卓越不凡、前程远大的形象。用典:“有儒愁饿死,早晚报平津”借用公孙弘(平津侯)举荐人才的典故,委婉表达希望鲜于仲通能像公孙弘举荐人才的行为一样举荐自己,象征着对困顿者被赏识的可能性,缓解困顿处境的期盼。对比:鲜于仲通“奋飞超等级,容易失沉沦”的仕途顺遂,与诗人“应举落第、献赋受挫”“破胆遭前政”的坎坷经历相对比,既展现时代背景下的仕途差异,也暗含对自身遭遇的无奈与悲愤。
3. 分段赏析
“王国称多士,贤良复几人。异才应间出,爽气必殊伦。始见张京兆,宜居汉近臣。骅骝开道路,雕鹗离风尘。”诗人以“王国称多士,贤良复几人”开篇,感慨世间虽有众多士人,但真正贤良者却不多。接着指出鲜于仲通是难得的异才,气质不凡,理应脱颖而出。“始见张京兆,宜居汉近臣”,将鲜于仲通比作汉代的张京兆,暗示其才德可居皇帝近臣之位。“骅骝开道路,雕鹗离风尘”,用骅骝骏马开道、雕鹗搏击长空远离风尘,形象地赞誉鲜于仲通仕途顺利,能够施展才华,超脱于平凡之人。这部分通过对比和比喻,突出了鲜于仲通的卓越才能和特殊地位。“侯伯知何算,文章实致身。奋飞超等级,容易失沉沦。脱略磻溪钓,操持郢匠斤。云霄今已逼,台衮更谁亲。”“侯伯知何算,文章实致身”,意思是说鲜于仲通凭借文章才华致身显贵,非一般靠爵位封侯者可比。“奋飞超等级,容易失沉沦”,进一步强调其仕途飞黄腾达,超越了许多人,而不像一般人容易沉沦下僚。“脱略磻溪钓,操持郢匠斤”,运用姜子牙磻溪垂钓和郢匠挥斧的典故,说明鲜于仲通不像姜子牙那样久等机遇,而是凭借自身才能积极入世,如同技艺高超的工匠能施展本领。“云霄今已逼,台衮更谁亲”,表示鲜于仲通已接近云霄,地位尊贵,与朝廷重臣关系亲近,暗示其在官场的显赫地位和深受皇帝宠信。这部分主要从才华、仕途等方面具体夸赞鲜于仲通的成就和地位。“凤穴雏皆好,龙门客又新。义声纷感激,败绩自逡巡。途远欲何向,天高难重陈。学诗犹孺子,乡赋忝嘉宾。不得同晁错,吁嗟后郤诜。计疏疑翰墨,时过忆松筠。献纳纡皇眷,中间谒紫宸。且随诸彦集,方觊薄才伸。破胆遭前政,阴谋独秉钧。微生沾忌刻,万事益酸辛。交合丹青地,恩倾雨露辰。有儒愁饿死,早晚报平津。”“凤穴雏皆好,龙门客又新”,继续夸赞鲜于家族人才辈出,且不断有新的贤才归附。“义声纷感激,败绩自逡巡”,说鲜于仲通义声远扬,令人感激,而那些失败者则只能暗自惭愧。“途远欲何向,天高难重陈”,由颂扬鲜于仲通转而感慨自身,路途遥远不知该向何处去,天高难诉自己的心事。“学诗犹孺子,乡赋忝嘉宾”,诗人自谦学诗还像孩童一样不成熟,在乡赋中忝列嘉宾。“不得同晁错,吁嗟后郤诜”,以晁错、郤诜自比,感叹自己没有像他们那样的机遇。“计疏疑翰墨,时过忆松筠”,觉得自己因才疏学浅,只能怀疑是笔墨有误,时光过去,只能回忆起松筠的高洁。“献纳纡皇眷,中间谒紫宸”,提到自己曾向皇帝献赋,受到皇帝眷顾,也曾在紫宸殿谒见。“且随诸彦集,方觊薄才伸”,表示自己只能跟随众贤才,期望能有机会施展微薄的才华。“破胆遭前政,阴谋独秉钧”,暗指李林甫专权时的黑暗政治,让自己胆战心惊。“微生沾忌刻,万事益酸辛”,说自己微小的生命受到忌刻,万事都充满酸辛。“交合丹青地,恩倾雨露辰”,再次回到对鲜于仲通的夸赞,说他处于可以施展才华的重要位置,受到皇帝的恩宠。“有儒愁饿死,早晚报平津”,最后诗人以自己忧愁饿死的处境,希望鲜于仲通能像公孙弘举荐人才那样,给自己一个机会。这部分通过诗人的自述,将自己的困顿与鲜于仲通的显达进行对比,既表达了对鲜于仲通的期望,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和无奈。
上一篇:唐·杜甫《偪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