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ué
shǒu
èr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zuò
liáng
yún
tuān
yīn
jīng
yuè
shēng
hán
qīng
xiān
yǒu
jiāo
lóng
zhú
shí
shān
gǎn
ān

译文

原想筑个鱼梁忽然乌云盖住了急流,随后又惊讶四月的雨声如此凄寒。也许这青溪里面早有蛟龙居住,筑堤用的竹石虽堆积如山也不敢再去冒险。

逐句剖析

"欲作鱼梁云复湍":原想筑个鱼梁忽然乌云盖住了急流,

# 复:自注:一作覆。,鱼梁:筑堰拦水捕鱼的一种设施,用木桩、柴枝或编网等制成篱笆或栅栏,置于河流中。但因为这里的水势险恶(“青溪先有蛟龙窟”),所以有“竹石如山不敢安”之说。

"因惊四月雨声寒":随后又惊讶四月的雨声如此凄寒。

# 寒:凄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也许这青溪里面早有蛟龙居住,

# 青溪:碧绿的溪水。

"竹石如山不敢安":筑堤用的竹石虽堆积如山也不敢再去冒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这首诗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之手。此诗以浣花溪为描写对象,主题是借景抒情,展现诗人对成都局势的担忧。开篇“欲作鱼梁云复湍”,诗人欲建鱼梁却遇云覆急流,借“欲作鱼梁”这一生活场景起笔,并非真的想建鱼梁,实则为抒情铺垫。“因惊四月雨声寒”,四月本应温暖,却因雨声生寒,营造出不安氛围。后两句“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以青溪有蛟龙窟,即便竹石如山也不敢安稳,暗喻局势复杂。全诗用词简练精准,借景含蓄地表达出诗人虽身居草堂心境淡泊,却仍担忧局势、难保自身安稳的复杂心情,尽显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安史之乱刚平定,杜甫听闻故人严武再次镇蜀,怀着欣喜之情重返成都草堂。面对周围生机勃勃的景象,他诗兴大发,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组即景小诗,《绝句四首(其二)》便是其中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歌描绘了浣花溪的水势浩大和云雨凄寒的景象,借“欲作鱼梁”之事抒发诗人对成都局势的担忧之情。诗人以溪下有蛟龙的意象,暗示自己虽居草堂心境淡泊,但仍难保不测,表达了对能否安居的忧虑。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如“云复湍”“雨声寒”“青溪蛟龙窟”等)营造险峻氛围,借“欲作鱼梁”的设想与“竹石如山不敢安”的现实矛盾,抒发了诗人对动荡时局的隐忧。虚实结合:诗中“蛟龙窟”是虚写,暗示溪水的险恶和不可预测,而“云复湍”“雨声寒”则是实写,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阴郁、不安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3. 分段赏析

开篇“欲作鱼梁云复湍”,诗人本想搭建鱼梁,可却遭遇了云层覆盖下湍急的水流。这里“欲作鱼梁”并非真的要去做这件事,而是借这一生活场景,为后文抒情做铺垫。紧接着“因惊四月雨声寒”,四月本应是温暖的时节,可杜甫却因雨声而感到寒意。从常理来说,“雨声”属于听觉,本不该有寒意,可诗人却这么写,这是因为雨带来了寒冷,听到雨声就仿佛感受到了寒意,这种反常的描写,一下营造出了惊险、寒冷且不安的氛围,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后两句“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诗人说青溪里早就有蛟龙的巢穴,哪怕是像山一样的竹石都不敢安稳。这里的“蛟龙”其实是从前面的“云覆”“雨寒”想象出来的。虽然说溪下有蛟龙,会兴云作雨,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却非常形象。它暗示了当时成都局势的复杂,诗人就算身处草堂,心境淡泊,没什么奢求,可还是担心自己能不能在这草堂安稳住下去,“不敢安”三个字就真实地表达出了诗人的这种担忧。整首诗语言简练,没有过多复杂的词汇和修饰,却把诗人对局势的担心、自身处境的不安,用简单的诗句清晰地展现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了杜甫真挚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上兴下赋,意本一贯,注家以四景释之,浅矣。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此皆就所见掇拾成诗,亦漫兴之类。所谓漫兴,就是触景生情,随遇所感,似漫不经心也。

清杨伦《杜诗镜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王录事许修草堂赀不到,聊小诘》

下一篇:唐·杜甫《送率府程录还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