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āi
wén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2
yǒng
zhī
méng
xián
shàn
yóu
shuǐ
bào
shèn
yǒu
liù
méng
chéng
xiǎo
chuán
jué
xiāng
shuǐ
zhōng
chuán
jiē
yóu
méng
jìn
ér
néng
xún
cháng
yuē
:“
:“
shàn
yóu
zuì
jīn
hòu
wéi
?”
?”
yuē
:“
:“
yāo
qiān
qián
zhòng
shì
hòu
。”
。”
yuē
:“
:“
zhī
?”
?”
yìng
yáo
shǒu
yǒu
qǐng
dài
zhě
àn
shàng
qiě
háo
yuē
:“
:“
zhī
shèn
zhī
shèn
shēn
qiě
huò
wéi
?”
?”
yòu
yáo
shǒu
suì
āi
zhī
qiě
ruò
shì
yǒu
huò
zhī
méng
zhě
shì
zuò
āi

译文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上涨的厉害,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船上的人纷纷游水逃生。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多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很多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乏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就淹死了。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下了《哀溺》。

逐句剖析

"永之氓咸善游":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

# 善:通“擅”,擅长。,咸:都。,氓:古代指百姓。,永:即永州。

"一日":一天,

"水暴甚":河水上涨的厉害,

# 暴:涨。

"有五、":有五、

"六氓乘小船绝湘水":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

# 湘水:即湖南境内的湘江。,绝:横渡。

"中济":渡到江中时,

# 中济:渡到河中。

"船破":船破了,

"皆游":船上的人纷纷游水逃生。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多远。

# 不能寻常:达不到平时游泳的水平。寻常:古代八尺为寻,再加倍为常,意为几尺远。

"其侣曰":他的同伴们说:“

# 侣:同伴。

"汝善游最也":你最会游泳,

# 善游最:最善游。善通“擅”,擅长。

"今何后为":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

# 何后为:为何落在后面。后:落后。

"曰":他说:“

"吾腰千钱":我腰上缠着很多钱,

# 腰:腰缠。

"重":很重,

"是以后":所以落后了。”

# 是以:即“以是”,因此。

"曰":同伴们说:“

"何不去之":为什么不丢掉它呢?”

# 去:丢弃,放弃。

"不应":他不回答,

# 不应:不回答。

"摇其首":摇摇他的头。

"有顷":一会儿,

# 有顷:一会。

"益怠":他更加疲乏了。

# 益怠:更疲劳不堪。益:更。怠:疲乏。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

# 呼且号:喊叫、大声吆喝。,已济者:已经渡过河的人。

"汝愚之甚":你愚蠢到了极点,

"蔽之甚":蒙昧到了极点,

# 蔽:受蒙蔽。这里指蒙昧,昏聩,不明是非。

"身且死":自己快淹死了,

# 身且死:自己快要淹死了。且,将要,快要。

"何以货为":还要钱财干什么呢?”

# 何以货为:还要钱干什么呢?货:这里指钱。

"又摇其首":他又摇摇他的头。

"遂溺死":于是就淹死了。

# 遂:于是,就。

"吾哀之":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

# 吾哀之:我为他感到悲哀。哀,意动用法。

"且若是":如果像这样,

# 且:况且。

"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

# 大氓:大人物,这里指贪婪成性的高官。,大货:大钱财。,得不有:能不有。

"于是作《哀溺》":于是写下了《哀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哀溺文序》作为柳宗元散文(寓言)的代表作之一,是《哀溺文》的小序篇章。文章以质朴笔触,讲述一位擅长游泳的人因贪恋钱财,即便濒临溺亡仍不愿舍弃金钱,最终命丧水中的故事。柳宗元借此辛辣讽刺世间爱财如命、深陷物欲之人的愚昧,警示其若执迷不悟,终将在名利场中重蹈覆辙。全文选材紧扣现实生活,观察细致入微,立意深刻警醒,情感浓烈,足见是作者深思熟虑后的有感而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从“永之氓”等内容及寓言讽刺主旨推断,《哀溺文序》应与《蝜蝂传》等寓言一样,同为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所作。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正月二十六日,德宗驾崩,太子李诵继位,改元永贞。顺宗启用王伾、王叔文等人,推行以抑制藩镇、废除宫市、整顿税收等为核心的革新举措,史称“永贞革新”。然而,随着顺宗病情加重,宦官俱文珍等联合朝臣与外藩施压,四月立广陵郡王李淳为太子(改名李纯),五月削王叔文翰林学士职,七月太子监国。同月,王叔文因母丧去职。八月五日,顺宗被迫禅位给李纯(宪宗),史称“永贞内禅”。宪宗即位后镇压革新派,八月六日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王伾为开州司马(王伾到任不久病逝,王叔文后被赐死),历时仅180余天的永贞革新宣告失败。 革新失败后,同年九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十一月赴任途中再加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集团其他成员亦被贬为远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抵达永州后,柳宗元暂居龙兴寺,半年后母亲病逝。直至元和十年(815年)离开永州(柳宗元于元和十四年,即819年离世),他在永州度过十年谪居生涯。唐时的永州(今永州市零陵区)偏远荒芜,州司马仅是安置贬官的虚职。作为志在革新的政治家,柳宗元身处困厄,既要承受生活艰辛,又需时时忧虑迫害,心境抑郁孤愤。但正所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十年谪居虽为人生至暗时刻,却成就了其文学巅峰——他发愤著述,在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领域深入钻研,游历永州山水,创作《永州八记》等作品(《柳河东全集》540余篇诗文中有317篇作于永州)。 《哀溺文序》正是柳宗元在永州“贬时弊与抒孤愤”时期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现实讽喻文章,也是一篇寓言,描绘了永州百姓在船破后众人奋力逃生,而一位善游者因腰缠千钱不肯舍弃最终溺亡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爱财如命者的批判与惋惜,以及对世人贪恋钱财、本末倒置行为的讽刺与警示,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2. 写作手法

正面描写:文中通过行动、语言、表情刻画溺死者。行动如“尽力而不能寻常”,暗示钱的累赘;语言“吾腰千钱,重,是以后”,表明不愿舍钱;表情两次“不应,摇其首”,凸显其至死不悟。烘托:“己济者”呼号“汝愚之甚……何以货为”,从旁揭示溺死者蒙昧,以他人急切劝诫,侧面烘托其执迷不悟,强化悲剧感与人物愚蠢形象。对比:将“善游最也”的溺死者淹死,与游水本领不如他者安全抵岸对比,突出金钱对人的危害,通过结果反差,深刻彰显“要钱不要命”的荒谬。白描:全文用词简省,如“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遂溺死”,无过多修饰,直接勾勒人物行为与结局,在简笔叙述中凸显人物要钱不要命的本质。铺垫:开头写永州民众“咸善游”、水“暴甚”,为后文船破众人游渡铺垫,先交代众人水性好,才更能突显“善游最也”的溺死者因钱溺亡的意外与可悲。设置悬念:“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一笔转折,引发读者疑问“今何后为”,为何善泳者落后?悬念推动情节,吸引读者探寻原因,揭开溺死者因钱致祸的真相。伏笔:“吾腰千钱,重”为溺死伏笔,点明钱是拖累,与后文“遂溺死”呼应,前文交代钱的重量,暗示其致命影响,使结局既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反衬:以美衬丑。文中提到“善游最也”,这是对人物能力的正面描述(“美”),却用来反衬他因贪财而溺死的愚昧行为(“丑”)。通过“善游”的优势与“溺死”的结果对比,凸显其执迷不悟的丑态。

3. 分段赏析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几句交代故事背景与开端。开篇点明永州百姓擅长游泳,为后文反差做铺垫;“水暴甚”三字渲染危急氛围,小船行至江心破裂,众人被迫游泳逃生,简洁勾勒出紧张惊险的场景,迅速将读者带入情境。“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这段通过人物对话与动作,揭示矛盾核心。同伴的疑问与劝告,溺水者“腰千钱”的回答及两次摇头拒绝,将其贪财固执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生死关头仍不肯弃财的愚昧令人震惊。“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则展现悲剧结局。“益怠”暗示体力不支,岸上人的焦急呼喊与溺水者最后的摇头,强化了悲剧张力,其因贪财而溺亡的结局极具警示性。“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结尾处,作者先表哀伤,再以反问升华主旨,从个体悲剧联想到社会现象,批判因贪图钱财而不顾性命的愚蠢行为,使故事从具体事件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寓言。

4. 作品点评

全文从故事架构到人物塑造,从事件记述到细节描写,均鲜活具体,宛如一篇精炼的“小小说”。文中溺亡的“氓”财迷心窍,爱财胜命,即便濒临绝境仍执迷不悟,最终因金钱拖累殒命,既可悲又可怜。但换个角度看,其在生死关头不辨主次、恋钱不舍,又令人觉得死不足惜。柳宗元在“哀之”的同时,由“氓”的遭遇联想到“大货之溺大氓者”,从永州这一具体生活事件,推及到整个社会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哀溺文》与《蝜版传》同一命意。然柳州每于一篇言之中,必有一句最有力量、最透辟者镇之。文言永民善游,乃以腰千钱之故,不舍而溺。《序》之结尾,即曰:“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语极沉重,有关系。文中如“既浮颐而灭旅兮,不必释利而离尤。”“发披鬤而舞澜兮,魂伥伥而焉游?”写溺状如画。

近代林纾《韩柳文研究法》

# 他在永州呆了10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

不详余秋雨《柳侯祠》

# 惟记志人物,以寄其嘲骂,模写山水,以舒郁其抑,则峻洁精秀,如明珠夜光,见辄奇目。

黄震《黄氏日钞》

# 天于生子厚,禀予独艰哉。超凌骤拔擢,过盛辄伤摧。苦其危虑心,常使鸣心哀。投以空旷地,纵横放天才。山穷与水险,上下极沿洄。故其于文章,出语多崔嵬。人迹所罕到,遗踪久荒颓。王君好奇士,后二百年来。剪薙发幽荟,搜寻得琼瑰。感物不自贵,因人乃成才。谁知古所慕,岂免今所咍。我亦奇子厚,开编每徘徊。作诗示同好,为我铭山隈。

宋欧阳修《永州万石亭寄知永州王顾》

# 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宋苏轼《书画题跋176则》

# 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35》

# 灾难使他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

不详余秋雨《文化苦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下一篇: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