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liú
jiào
shū
cóng
jūn

朝代:唐作者:杨炯浏览量:1
tiān
jiāng
xià
sān
gōng
xīng
mén
zhào
róng
zuò
móu
miào
lüè
fēi
zhù
wén
xióng
chì
liú
xīng
jiàn
hào
míng
yuè
gōng
qiū
yīn
shēng
shǔ
dào
shā
rào
huáng
zhōng
fēng
nián
bié
qín
zūn
tóng
tíng
wàng
gōu
shuǐ
西
dōng

译文

天帝即将派遣天兵降临,天门开启召集五方兵马。坐镇帷幄依仗朝廷谋略,飞传檄文等待文坛英杰。赤色流星剑寒光凛冽,乌号明月弓威势雄浑。秋日阴云笼罩蜀道,肃杀之气弥漫湟水之畔。风雨中不知何年再别,今日举杯共饮琴瑟和鸣。长亭远去难再回望,唯有沟水兀自奔流东西。

逐句剖析

"天将下三宫":天帝即将派遣天兵降临,

"星门召五戎":天门开启召集五方兵马。

# 召:一作“启”。

"坐谋资庙略":坐镇帷幄依仗朝廷谋略,

"飞檄伫文雄":飞传檄文等待文坛英杰。

"赤土流星剑":赤色流星剑寒光凛冽,

"乌号明月弓":乌号明月弓威势雄浑。

"秋阴生蜀道":秋日阴云笼罩蜀道,

"杀气绕湟中":肃杀之气弥漫湟水之畔。

"风雨何年别":风雨中不知何年再别,

"琴尊此日同":今日举杯共饮琴瑟和鸣。

"离亭不可望":长亭远去难再回望,

"沟水自西东":唯有沟水兀自奔流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刘校书从军》是唐代诗人杨炯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诗歌开篇展现朝廷调兵遣将的宏大场景;颔联既凸显刘校书为军队出谋划策的智谋,也赞誉其撰写军事文书的出众文采。颈联四句,借描写精良武器与肃杀战地环境,烘托战争氛围。尾联则笔锋一转,从战场转向送别,抒发对友人的深切惜别之情与前途未卜的惆怅。全诗融颂才、壮行、惜别于一体,既展现初唐时期尚武精神,又饱含真挚情谊,体现了杨炯诗歌刚健雄浑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四杰”之一

杨炯(650~693?),唐代诗人。华阴(今属陕西)人。上元三年应制举,补校书郎,后历任太子詹事、崇文馆直学、梓州司法参军。约如意元年出为盈川令卒,世称杨盈川。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其边塞诗气势较盛,风格豪放,善五律,写边塞征战生活,饱含建功立业壮志。此外,也有闺怨诗、山水诗、送别诗等不同题材作品。虽有些作品未能尽脱绮艳之风,但仍有较高成就。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多为骈体,骈文格调雄厚沉着,其中《王子安集序》最为世所传诵。代表作品有《从军行》《出塞》《紫骝马》等。著有《盈川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送别诗。全诗格调雄浑刚健,既展现了从军出征的豪迈壮阔,又饱含真挚深厚的不舍之情,体现了杨炯诗歌刚健雄浑的风格特点。也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惜别之情与前途未卜的惆怅。

2. 写作手法

用典:“赤土流星剑,乌号明月弓”。“乌号明月弓”使用了关于“乌号弓”的典故。据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乌号弓是因柘桑树枝条茂盛,乌鸦停在上面,树枝下垂着地,乌鸦飞走后,树枝回弹将自身拨断,人们取此木材制成弓,故而得名“乌号”。后来,乌号弓泛指强弓,也常出现在诗词中象征精良的武器。这里用“乌号明月弓”,意在展现军队武器的精良,突出军人的英勇善战。

3. 分段赏析

首联“天将下三宫,星门召五戎”两句开篇便营造出宏大的战争氛围。“天将下三宫”,“天将”下凡暗喻此次军事行动顺应天命,“三宫”代指朝廷,似上天派遣将领自朝廷而出,凸显出征的重要与权威。“星门召五戎”,“星门”象征神秘庄严的军事中枢,“五戎”泛指各路军队,展现朝廷正召集兵力,预示一场大战将起,奠定雄浑壮阔基调。​颔联“坐谋资庙略,飞檄伫文雄”刻画刘校书的出众才能。“坐谋资庙略”,写他身处营帐,以卓越智谋为朝廷战略决策提供关键支持。“飞檄伫文雄”,“飞檄”指快速传递的军事文书,刘校书能担此重任,众人期待他写出气势磅礴的檄文,彰显其文武双全特质。​“赤土流星剑,乌号明月弓”着力描写武器。“赤土流星剑”,剑名“赤土”,以“流星”形容其挥动迅疾,体现剑的锋利。“乌号明月弓”,“乌号”为良弓之名,“明月弓”描绘弓的优美与性能优良,侧面烘托战争的激烈残酷。​颈联“秋阴生蜀道,杀气绕湟中”渲染战争氛围。“秋阴生蜀道”,秋日蜀道地势险峻,阴沉天气更添压抑肃杀,暗示战争阴霾笼罩。“杀气绕湟中”,“湟中”是重要军事地区,“杀气”弥漫,点明战争的残酷血腥,展现紧张局势。​“风雨何年别,琴尊此日同”抒发离别之情。“风雨何年别”,“风雨”象征人生艰难,暗示不知未来何时重逢,充满对离别的忧虑。“琴尊此日同”,回忆今日相聚抚琴饮酒,与离别之愁形成对比,凸显相聚珍贵,加重哀伤。​尾联“离亭不可望,沟水自西东”以景语收束全诗,是广为称道的妙笔。在送别诗中,水的隐喻极为常见,即便旅行者不走水路,也常被用以寄情。“沟水自西东”,流水无情东逝,象征相聚短暂、无常,蕴含可能再难相见的怅惘;流水永不停息,恰似悠长的离愁别恨绵延不绝;离人沿流水两端分别,又象征“分路”与“歧道”这一古老主题,将离别的无奈与不舍展现得淋漓尽致,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篇法典雅。

明谭元春《卶庵重订李于麟唐诗选》

# 杨炯排律诗,已存温厚,为盛唐立极,佴未开阔耳。

明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

# 收句宽缓。

明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

# 初唐排律最佳。语语凑泊。首四语一起一接,可谓壮甚。“杀气绕湟中”,语带俚气。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周敬曰:庄雅雄整,摆脱陈、隋多矣,蒋一葵曰:次联是校书从军,字字工切。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杨炯《骢马》

下一篇:唐·杨炯《和刘长史答十九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