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ōng

朝代:唐作者:杨炯浏览量:1
cōng
tiě
lián
qián
cháng
ān
xiá
shào
nián
píng
ruò
shuǐ
guān
zhí
xián
zhuāng
chē
zhóu
qiū
jīn
zhù
biān
fēng
shuāng
dàn
bǎo
qióng
rèn
huáng
tiān

译文

青白相间的骏马,身上黑色的钱形斑点,长安城中豪侠英武的少年郎。京城的道路平坦如静水流淌,官道笔直如同绷紧的弓弦。夜晚用发光的玉石装饰骏马的轮轴,秋季以黄金铸造马鞭的把柄。面对风霜艰险,只需保全自身,困顿或显达全凭上天安排。

逐句剖析

"骢马铁连钱":青白相间的骏马,身上黑色的钱形斑点,

# 连钱:又作“连乾”,马的饰品,垂在颈下。

"长安侠少年":长安城中豪侠英武的少年郎。

"帝畿平若水":京城的道路平坦如静水流淌,

# 平若水:地面很平,如同水面。,帝畿:此处指京城长安。

"官路直如弦":官道笔直如同绷紧的弓弦。

# 直如弦:笔直如同拉紧的弓弦。,官路:宫廷前的御街,此处代指长安街道。

"夜玉妆车轴":夜晚用发光的玉石装饰骏马的轮轴,

# 夜玉:夜间发光的宝玉。

"秋金铸马鞭":秋季以黄金铸造马鞭的把柄。

# 铸马鞭:铸成马鞭的把柄。,秋金:黄金。

"风霜但自保":面对风霜艰险,只需保全自身,

# 风霜:多指困境。

"穷达任皇天":困顿或显达全凭上天安排。

# 皇天:苍天、上天。,穷达:困厄与显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骢马》是唐代诗人杨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属咏物抒怀题材。此诗借咏青白斑驳的骢马及长安侠少形象,既展现青年诗人对仕途的昂扬憧憬,又隐含人生哲思。前四句以“铁连钱”状马毛色斑驳,以“帝畿平若水”“官路直如弦”暗喻仕途通坦,展现少年驰骋京城的豪迈英姿;后四句用“夜玉妆车轴”“秋金铸马鞭”描写马具华贵,渐转至“风霜自保”“穷达任天”的坦然心境,既刻画出骏马不惧艰险的刚健品格,又寄寓诗人淡泊自守、顺应天命的处世态度。全诗对仗工整,以马喻志,“秋金铸马鞭”等句已初显盛唐气象,延续了初唐咏物诗工笔特征的同时,体现出杨炯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革新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四杰”之一

杨炯(650~693?),唐代诗人。华阴(今属陕西)人。上元三年应制举,补校书郎,后历任太子詹事、崇文馆直学、梓州司法参军。约如意元年出为盈川令卒,世称杨盈川。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其边塞诗气势较盛,风格豪放,善五律,写边塞征战生活,饱含建功立业壮志。此外,也有闺怨诗、山水诗、送别诗等不同题材作品。虽有些作品未能尽脱绮艳之风,但仍有较高成就。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多为骈体,骈文格调雄厚沉着,其中《王子安集序》最为世所传诵。代表作品有《从军行》《出塞》《紫骝马》等。著有《盈川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骢马铁连钱,长安侠少年”​​,“骢马”指青白杂毛的骏马,“铁连钱”以铁色连钱纹形容其毛色斑驳,暗合唐代连钱骢名马特征。此句以马为喻,勾画长安侠少形象:骢马刚健如铁,少年意气如侠,二者凸显英武气质。马与人的互喻,既点明少年坐骑名贵,又暗示其性格如骢马般不羁。​​颔联“帝畿平若水,官路直如弦”​,​“帝畿”指长安城,喻指仕途起点;“平若水”以水面铺展状地势开阔,暗含前程平顺之愿;“直如弦”化用东汉“直如弦,死道边”典故,却反其意用之:笔直官道既显少年驰骋之姿,又暗含对正直仕途的期待。此联借地理特征将自然景观与人生际遇巧妙勾连。​​颈联“夜玉妆车轴,秋金铸马鞭”​,​“夜玉”指车轴镶嵌的夜光玉饰,“秋金”谓秋季冶炼的金属,以器物之华美烘托骢马装备精良。前句“妆”字带绮丽感,后句“铸”字显力度,刚柔并济中见匠心,既延续六朝咏物诗的雕琢技法,又以“秋金”冷冽质感平衡奢靡气,为尾联的转折蓄势。​​尾联“风霜但自保,穷达任皇天”​,​“风霜”喻人生磨难,“穷达”指困顿与显达。前六句极写少年豪纵后,此联陡然收束:骢马需直面风霜,命运终归天意。看似消极的“任皇天”实含双重意味:既流露初唐文人常见的宿命观,又以“但自保”强调坚守本心的必要性。刚健咏物与淡泊抒怀在此达成微妙平衡,构成全诗的情感落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韦庄《清平乐(六)(《花间集》失收此首)》

下一篇:唐·杨炯《送刘校书从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