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兰生矣":幽兰,就是生于幽谷的兰花,
"于彼朝阳":在幽谷里迎着朝阳。
# 朝阳:向着太阳。
"含雨露之津润":在生长的过程中浸润着雨露,
# 津润:滋润;浸润。
"吸日月之休光":吸收着日月光华。
"美人愁思兮":美女遇见了发愁的事啊,
"采芙蓉于南浦":在南浦采摘了芙蓉;
# 南浦:泛指面南的水边。
"公子忘忧兮":公子忘却了忧郁的事啊,
"树萱草于北堂":在北堂栽种了萱草。
# 萱草:忘忧草。
"虽处幽林与穷谷":虽然生长在僻静的山林之间,
# 穷谷:深谷;幽谷。
"不以无人而不芳":却并不由于无人观赏而不散发芬芳香气。
“初唐四杰”之一
杨炯(650~693?),唐代诗人。华阴(今属陕西)人。上元三年应制举,补校书郎,后历任太子詹事、崇文馆直学、梓州司法参军。约如意元年出为盈川令卒,世称杨盈川。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其边塞诗气势较盛,风格豪放,善五律,写边塞征战生活,饱含建功立业壮志。此外,也有闺怨诗、山水诗、送别诗等不同题材作品。虽有些作品未能尽脱绮艳之风,但仍有较高成就。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多为骈体,骈文格调雄厚沉着,其中《王子安集序》最为世所传诵。代表作品有《从军行》《出塞》《紫骝马》等。著有《盈川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开篇点明幽兰生长于朝阳之地,得雨露滋润、日月光辉;中间以美人采芙蓉、公子植萱草作衬,突出幽兰的独特;结尾强调幽兰即便身处幽林穷谷,也不因无人欣赏而放弃绽放芬芳。全诗以兰喻人,通过对幽兰生长环境与高洁品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坚守自我、不因外界冷落而改变心志的高尚情操,同时也暗含怀才不遇却依然自持的感慨。
2. 分段赏析
“幽兰生矣,于彼朝阳”,开篇简洁明了地点出幽兰生长在朝阳之处,为幽兰赋予了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生长环境,奠定了赞美的基调。“含雨露之津润,吸日月之休光”,运用工整的对仗,细致描绘幽兰受到雨露滋润、沐浴日月光辉的状态,将幽兰的生长过程诗意化,生动展现出其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凸显出幽兰的清雅与灵秀。“美人愁思兮,采芙蓉于南浦;公子忘忧兮,树萱草于北堂”,此句看似宕开一笔,引入美人采芙蓉、公子种萱草的场景,实则以他物作衬,美人因愁思采芙蓉,公子为忘忧种萱草,通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侧面烘托出幽兰在人们心中同样是美好、高洁的象征。“虽处幽林与穷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直抒胸臆,点明幽兰即便生长在幽林穷谷,无人欣赏,依然坚守自身的芬芳,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幽兰自喻,表达出诗人即便身处困境,也会坚守自身高洁品性与理想追求的志向。
上一篇:唐·杨炯《李舍人山亭诗序》
下一篇:唐·李隆基《送贺知章归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