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病拥塞在峡中":我生病躺着,滞留在三峡中,
# 拥塞:滞留之义。
"潇湘洞庭虚映空":见不到洞庭湖,它们徒然映照着天空。
# 洞庭:洞庭湖。
"楚天不断四时雨":楚地的天空四季不断下雨,
"巫峡常吹千里风":巫峡上常刮着万里外来的风。
"沙上草阁柳新暗":沙洲边草阁前的柳叶变得深暗,
# 柳新暗:指柳叶已由嫩黄变成深绿色。暗:一作闇。
"城边野池莲欲红":城墙旁野池里的莲花渐渐转红。
"暮春鸳鹭立洲渚":暮春到了,鸳鹭站在洲渚上,
# 洲渚:洲的水岸边。,鸳鹭:鸳鸯。
"挟子翻飞还一丛":领着幼雏翩翩飞回一片草丛中。
# 一丛:指鸳鸯与子丛聚而飞。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绘了诗人卧病峡中时所看到的潇湘洞庭、楚天巫峡的暮春景色,营造出一种空阔、凄冷又带有一丝生机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在卧病期间内心的忧愁、孤独以及对亲情的渴望。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写“潇湘洞庭虚映空”“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等景象,将自己卧病峡中的忧愁、孤独之情融入到这些景色之中,借空阔的湖水、连绵的雨、呼啸的风等景象,抒发了内心的愁苦与孤寂。情景交融:“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诗人描绘了草阁边柳色变深、池塘中莲花欲开的暮春景色,景中含情,既写出了暮春的生机,又通过这种生机与自己的病愁形成对比,更显孤独无奈,景与情相互交融,浑然一体。对比:“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此联宛如一轴细腻的工笔画,徐徐铺展暮春时节的动人景致。沙滩之畔,葱郁的柳色层层叠叠,悄然为草阁蒙上一片幽邃暗影;城郭边缘,那方野池之中,莲花宛如娇羞少女,含苞待放,隐隐透出一抹醉人的嫣红。诗人妙笔生花,以“柳新暗”对“莲欲红”,色彩上一暗一明、一绿一红,形成强烈视觉冲击,对比极为鲜明。尤为精妙的是,“新”字描摹柳色初浓的鲜嫩,“欲”字刻画莲花将绽未绽的灵动,二者相映成趣,巧妙暗含时光悄然推移的痕迹。置身如此暮春之景,诗人却深陷羁旅困境,无奈滞留峡中,满心渴望前行却不得,徒增无尽愁苦,愈发映衬出内心的焦灼与无奈。夸张:“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不断”强调了雨持续的时间之长,仿佛楚地天空四季都在下雨,“千里”则夸大了巫峡中风的强劲和广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渲染出一种宏大而又凄冷的氛围,突出了环境的恶劣和诗人心境的悲凉。倒装:“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此联生动描绘出峡中独特景致。诗人独具匠心地运用倒装句式,将“不断”与“常吹”前置,着重凸显频次之高。在这峡中,四时之雨绵绵不绝,千里之风呼啸不止,那风雨的频繁交替,似要将天地万物都卷入其中。这般景象,更勾起诗人对湘洞庭云映空之色的无限向往,相较峡中的风雨纷扰,洞庭那澄澈天空下倒映着的悠悠白云,宛如一幅宁静悠远的画卷,愈发令诗人心驰神往。
3. 分段赏析
首联:诗人开篇即点明自己卧病在峡中,行动不便,处境困窘。“潇湘洞庭虚映空”描绘出潇湘洞庭的湖水空阔浩渺,在诗人眼中显得虚幻不实,给人一种空旷、寂寥之感。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卧病”直接写出诗人的身体状况和艰难处境,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愁苦的基调。而“虚映空”不仅是对眼前景色的描写,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空虚与无助。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为后文进一步写景抒情做铺垫,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此时的落寞与凄凉。颔联:诗人将视角从潇湘洞庭的广阔水面转移到楚天和巫峡,描绘了楚地天空中似乎四季都不停歇的雨,以及巫峡中常常呼啸着的千里长风,展现出一种风雨交加、连绵不断的景象。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断”“千里”强调了雨的持续和风的强劲,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这两句诗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恶劣和氛围的凄冷,以自然的风雨来衬托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孤独,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所处的艰难处境如同这风雨一般,难以摆脱。颈联:诗人的目光又落到近处的沙滩和城边,看到沙滩上的草阁旁柳树已长出新叶,颜色逐渐变深,呈现出一片浓绿;城边野外的池塘中,莲花即将绽放,露出点点红色。运用了视觉描写,从“柳新暗”到“莲欲红”,细腻地描绘了暮春时节植物的生长变化,给画面增添了一些色彩和生机。在整体的凄冷氛围中,这两句诗描绘的景色带来了一丝生机,但这种生机与诗人卧病的孤独形成了鲜明对比,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无奈,以乐景衬哀情。尾联:诗人在暮春时节看到鸳鹭在洲渚上站立,带着幼鸟一起翻飞,最后回到草丛中。描绘出一幅鸳鹭亲子团聚、和谐的画面。运用了细节描写,对鸳鹭“挟子翻飞”的动作进行了细致刻画,生动地展现了它们的生活状态。这两句诗以鸳鹭的亲子团聚与诗人自身的孤独卧病形成强烈反差,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孤独和对亲情、温暖的渴望,使诗人的忧愁和孤独之感更加深沉,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上一篇:唐·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下一篇:唐·杜甫《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