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án
yuán
shǒu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2
chūn
cǎo
qiū
绿
luò
luò
cháng
sōng
xià
hán
niú
yáng
guī
cūn
xiàng
tóng
zhì
shí
guān

译文

翠绿茂盛的春草,到了秋天依然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绿色,高大挺拔的松树,即使在夏天也显得阴凉寒冷。牛羊无需人们去驱赶,自己会回到村里的小巷子,孩子们天真烂漫,不认识达官显贵。

逐句剖析

"萋萋春草秋绿":翠绿茂盛的春草,到了秋天依然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绿色,

# 绿:一作“碧”。,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落落长松夏寒":高大挺拔的松树,即使在夏天也显得阴凉寒冷。

# 落落:林木稀疏的样子。

"牛羊自归村巷":牛羊无需人们去驱赶,自己会回到村里的小巷子,

# 村巷:村中街巷。

"童稚不识衣冠":孩子们天真烂漫,不认识达官显贵。

# 衣冠:指官吏。,童稚:儿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田园乐七首(其四)》由唐代诗人王维创作。这是一首六言诗,以田园为主题。诗的前两句描绘四季中春草、长松的不同景致,展现自然之美;后两句刻画牛羊归村、儿童不识官员的乡村生活场景。写作手法上,纯用白描。前两句写景为后两句写乡村生活做铺垫,全诗营造出宁静、和谐、淳朴的田园氛围,体现王维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展现其诗歌自然清新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田园乐七首》创作于王维的人生后期。彼时,王维对现实逐渐采取一种“无可无不可”的超脱姿态,不再过分关心世事。起初,他隐居于终南山,后来在蓝田辋川,得到了宋之问曾住过的那座别墅,日子过得愈发闲适。他常与好友裴迪,一同乘船在山水间往来,弹琴、赋诗,沉浸在风雅的乐趣里;平日里,他还吃斋念佛,退朝归来后,便焚香独坐,一心沉浸在禅诵之中。这组诗正是王维退居蓝田辋川别业时所作,因此也被称作“辋川六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乡村田园的六言绝句,描绘了春草、长松、牛羊、村巷、童稚等景象,营造出宁静、和谐、淳朴的田园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2. 写作手法

白描:“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整首诗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勾勒出春草、长松、牛羊、村巷、童稚等田园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不加过多修饰,便生动呈现出田园的自然风貌与生活场景。动静结合:诗中既有“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这样的静态描写,展现田园的宁静优美;又有“牛羊自归村巷”的动态描写,使画面富有生机与活力,动静相互映衬,让田园生活显得更加真实自然,充满情趣。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两句“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诗人用细腻笔触描绘出田园四季景色。春天,春草繁茂,到了秋天依然翠绿;高大挺拔的松树,在炎炎夏日也透着丝丝寒意。这两句展现田园景色的持续美好,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与坚韧。后两句“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场景切换到乡村生活。傍晚时分,牛羊不用人驱赶,就自觉回到村巷,充满生活气息。而村里的孩童不认识官员的衣冠,侧面反映出这里远离尘世喧嚣,没有官场的纷扰,人们生活简单质朴,诗人从儿童的懵懂天真中,挖掘出乡村野趣,进一步凸显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纯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比范石湖高数倍,宋人极力爽快处,正是低格。

清张谦宜《茧斋诗谈》

# 三、四写出田园真朴景象。

清李锳《诗法易简录》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高骈《对雪》

下一篇:唐·杜甫《暮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