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萋萋春草秋绿":翠绿茂盛的春草,到了秋天依然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绿色,
# 绿:一作“碧”。,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落落长松夏寒":高大挺拔的松树,即使在夏天也显得阴凉寒冷。
# 落落:林木稀疏的样子。
"牛羊自归村巷":牛羊无需人们去驱赶,自己会回到村里的小巷子,
# 村巷:村中街巷。
"童稚不识衣冠":孩子们天真烂漫,不认识达官显贵。
# 衣冠:指官吏。,童稚:儿童。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乡村田园的六言绝句,描绘了春草、长松、牛羊、村巷、童稚等景象,营造出宁静、和谐、淳朴的田园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2. 写作手法
白描:“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整首诗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勾勒出春草、长松、牛羊、村巷、童稚等田园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不加过多修饰,便生动呈现出田园的自然风貌与生活场景。动静结合:诗中既有“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这样的静态描写,展现田园的宁静优美;又有“牛羊自归村巷”的动态描写,使画面富有生机与活力,动静相互映衬,让田园生活显得更加真实自然,充满情趣。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两句“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诗人用细腻笔触描绘出田园四季景色。春天,春草繁茂,到了秋天依然翠绿;高大挺拔的松树,在炎炎夏日也透着丝丝寒意。这两句展现田园景色的持续美好,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与坚韧。后两句“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场景切换到乡村生活。傍晚时分,牛羊不用人驱赶,就自觉回到村巷,充满生活气息。而村里的孩童不认识官员的衣冠,侧面反映出这里远离尘世喧嚣,没有官场的纷扰,人们生活简单质朴,诗人从儿童的懵懂天真中,挖掘出乡村野趣,进一步凸显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纯真。
# 比范石湖高数倍,宋人极力爽快处,正是低格。
清张谦宜《茧斋诗谈》
# 三、四写出田园真朴景象。
清李锳《诗法易简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