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ǎng
广
líng
zèng
bié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píng
měi
jiǔ
shù
sòng
jūn
huán
chuí
yáng
xià
xián
bēi
dào
jiān
tiān
biān
kàn
shuǐ
hǎi
shàng
jiàn
qīng
shān
xìng
fēn
mèi
zuì
bié
yán

译文

玉瓶中装着美酒佳酿,已经送别了数里地,该是返回之时了。把马系在垂杨下,在大道上饮酒。远望天边看到幽幽绿水,遥远的海上看到隐隐约约的青山。酒兴过后就要分别了,你们快回去,不要看到酒醉离别的悲伤情态。

逐句剖析

"玉瓶沽美酒":玉瓶中装着美酒佳酿,

# 沽:买。

"数里送君还":已经送别了数里地,该是返回之时了。

# 还:返回。

"系马垂杨下":把马系在垂杨下,

# 垂杨:即垂柳。

"衔杯大道间":在大道上饮酒。

# 衔杯:饮酒。清澈的绿水。

"天边看渌水":远望天边看到幽幽绿水,

# 渌水:清澈的绿水。

"海上见青山":遥远的海上看到隐隐约约的青山。

"兴罢各分袂":酒兴过后就要分别了,

# 分袂:指离别。袂:衣袖。

"何须醉别颜":你们快回去,不要看到酒醉离别的悲伤情态。

# 颜:情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广陵赠别》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五言律诗。此诗以送别为主题,开篇写携美酒长距离送友,颔联描绘在垂柳下、大道间下马饮酒的场景。颈联借想象之景祝福友人前路美好,尾联以豁达之语作结。写作上,通过动作、意象营造意境,借景抒情。全诗惜别而不伤别,意象开阔,情调乐观,尽显李白豪放洒脱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广陵赠别》由唐代李白创作。当时李白年仅二十六岁,首次游历金陵后拟前往广陵。在唐代,折柳、饮酒饯别之风盛行。李白酷爱美酒,又正值出游之际,在与友人分别时,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借送别抒发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歌开篇写携酒送友,颔联描绘柳下饮酒饯行画面,颈联借想象之景祝福友人前路,尾联以豁达之语劝慰友人。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展现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2. 写作手法

借物抒情:首联“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借精美的玉瓶和香醇美酒,体现对友人重视,送君数里则抒发惜别之情。想象:颈联“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扬州无海,此为想象之景,借对友人未来美好旅程的想象,表达祝福与勉励。

3. 分段赏析

首联“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李白开篇没有直接写送别,而是先提到用精美的玉瓶买了香醇的美酒。在古代,玉瓶是珍贵之物,用它来装酒,足见李白对这次饯行的用心,也体现出他对友人的珍视。陪着友人走了数里路程,这份陪伴可不是轻易能做到的,从中能深切感受到李白对友人的不舍,惜别之情悄然流露。颔联“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承接上文。古人常以折柳表达送别之意,诗中提到的垂杨,自然地营造出了送别的氛围。李白和友人在垂柳下系好马,然后在大道之间举杯畅饮。这两个连续的动作,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充满画面感的场景:垂柳依依,大道开阔,两人在这天地间举杯话别,丝毫没有那种沉重压抑的悲伤氛围,反而营造出一种豁达、畅达的意境,告诉我们这并非是一场令人肝肠寸断的离别。颈联“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扬州地处内陆,并没有大海。很显然,这是李白想象中对友人说的话。他在告诉友人,此去远方,会有许多美好的风景等待着你。你能在天边欣赏澄澈的绿水,能在海上望见缥缈的青山。这不仅仅是对友人旅途风景的想象,更是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没有直白地说鼓励的话,却通过这样美好的想象,暗暗激励着友人勇敢前行,足见李白的写作手法之高超。尾联“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在一番畅饮和畅谈之后,终究还是要分别。李白在这里就像一位知心好友在劝慰对方:既然未来等待你的是如此丰富精彩的旅程,那就不要带着悲伤离别,连饯别的酒都不用喝到沉醉。把这次离别当作新旅程的起点,等日后重逢,再慢慢诉说分别后的种种经历。这种豁达的态度,让整首诗的格调都变得积极向上。

4. 作品点评

《广陵赠别》是李白送别诗中的佳作。在写作特色上,语言质朴自然,却生动展现送别场景与情感。借物、借景抒情运用巧妙,想象丰富。从文学地位看,此诗突破传统送别诗伤感风格,以乐观豁达独树一帜,彰显李白豪放洒脱的诗风,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三联雄健。盛唐口气,不凡乃尔。

明高棅《唐诗分类绳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九龄《西江夜行》

下一篇:唐·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