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
líng
tīng
hán
shì
chuī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hán
gōng
chuī
tǎng
liú
yīng
yīn
fēng
chuī
rào
zhōng
shān
wàn
jiē
lóng
yín
wáng
tíng
fèng
guǎn
shī
xiāng
yǎn
yáo
qín
yùn
jiāng
tiān
ān
xún

译文

韩侍御吹起了玉笛,风流倜傥,笛声飞响流韵。风吹着优美的乐曲声围绕钟山,山壑顿时响起龙吟般的声音。如果周朝的王子犹听到这笛声也一定会停奏他心爱的笙管,曾经教孔子音乐的师襄听了,也肯定要停奏他心爱的瑶琴。这悠扬的笛声踏浪渡江去了,飘扬到天涯海角,无处可寻。

逐句剖析

"韩公吹玉笛":韩侍御吹起了玉笛,

"倜傥流英音":风流倜傥,笛声飞响流韵。

# 倜傥:洒脱,无拘束。

"风吹绕钟山":风吹着优美的乐曲声围绕钟山,

# 钟山:即南京紫金山。

"万壑皆龙吟":山壑顿时响起龙吟般的声音。

# 龙吟:即龙声,形容笛声高亢嘹亮。

"王子停凤管":如果周朝的王子犹听到这笛声也一定会停奏他心爱的笙管,

"师襄掩瑶琴":曾经教孔子音乐的师襄听了,也肯定要停奏他心爱的瑶琴。

"馀韵度江去":这悠扬的笛声踏浪渡江去了,

"天涯安可寻":飘扬到天涯海角,无处可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此诗赞誉韩侍御笛技高超。“倜傥”一词既描绘其人潇洒,又形容笛之非凡。借“风吹”两句,以自然之声喻笛音之美。而“王子”两句则通过提及古代笙师、琴手的停奏,进一步凸显韩侍御笛艺精湛。结尾用反问句强调笛声传播之远,余音袅袅,韵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描绘了春风吹拂、柳花飞舞、酒店内美酒飘香、吴地女子殷勤劝酒的热闹场景,营造出一种愉悦、欢快的氛围。然而,这看似美好的背景,却与后文诗人听到笛声后产生的愁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哀伤之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和强烈,让读者更能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惆怅。用典:诗中的“闻折柳”运用了典故。《折杨柳》是汉代乐府名曲,内容多咏离别之情。李白在这里借用这一典故,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而且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委婉。诗人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思乡之情,而是通过听到《折杨柳》的笛曲来暗示,让读者在联想和体会典故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2. 分段赏析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情感的作品。首联点明地点和时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颔联通过比喻和问句形式,将韩侍御的笛声描绘得美妙而悠扬;颈联转为写景,以深秋时节的景象暗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萧瑟;尾联则回到听笛的主题,以景结情,借杜鹃的啼鸣来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孤独处境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精巧的构思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金陵听到笛声后的内心感受和丰富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江上寄巴东故人》

下一篇:唐·韦应物《秋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