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án
yuán
shí
sān
shǒu
shí

朝代:唐作者:李贺浏览量:1
biān
ràng
jīn
zhāo
cài
yōng
xīn
cái
chūn
fēng
shè
nán
yǒu
zhú
kān
shū
lǎo
tóu
zuò
diào
wēng

译文

我这今日的边让想起奖进贤能的蔡邕,无心制曲吟诗,只好闲卧春风中。房舍南面有片竹林,削成青简倒可以写字,等老了后就在溪边做个钓鱼翁。

逐句剖析

"边让今朝忆蔡邕":我这今日的边让想起奖进贤能的蔡邕,

# 边让:后汉人,有才能文。蔡邕荐之于朝廷,但没被重用。此句以边让、蔡邕的关系比喻作者与韩愈的关系。

"无心裁曲卧春风":无心制曲吟诗,只好闲卧春风中。

# 裁曲:指制曲吟诗。

"舍南有竹堪书字":房舍南面有片竹林,削成青简倒可以写字,

"老去溪头作钓翁":等老了后就在溪边做个钓鱼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园十三首(其十)》是唐代李贺所作的七言绝句。前两句借东汉边怀念蔡邕的典故,暗喻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后两句写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愿景,希望归隐田园。整首诗蕴藉沉郁,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南园十三首(其十)》是唐代诗人李贺所作的组诗《南园十三首》中的第十首,作于李贺辞官隐居昌谷南园期间(约813-816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唐代诗人李贺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抒怀诗。诗中先以边让忆蔡邕的典故,含蓄表达自己渴望知音赏识的心情,接着写自己无心创作乐曲,只想在春风中闲卧。又提到舍南的竹子可用来写字,最后写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愿景,说自己老去后愿在溪头做个钓翁。这首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用典:“边让今朝忆蔡邕”运用了边让和蔡邕的典故,边让是东汉末年的文人,蔡邕是他的知己。李贺借此典故,将自己比作边让,渴望能遇到像蔡邕那样赏识自己才华的人,含蓄地表达了怀才不遇的心情。对比:前两句以“忆蔡邕”的积极求索与“无心裁曲”的消极颓唐形成对比,凸显理想与现实的割裂;后两句“竹”的文人雅趣与“钓翁”的野逸形象相映,暗含从入世到出世的转折。

3. 分段赏析

《南园十三首(其十)》首句“边让今朝忆蔡邕”,运用边让和蔡邕的典故,暗示自己像边让一样,期待能有像蔡邕那样的伯乐赏识自己的才华,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次句“无心裁曲卧春风”,写自己没有心思去创作乐曲,只是在春风中悠闲地躺着。“无心”二字,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对现实的无奈让他失去了创作的热情,只能在春风中寻求片刻的放松。第三句“舍南有竹堪书字”,描写了舍南有竹子,这些竹子可以用来书写文字。这一句看似是在描述一种文人的雅趣,但实际上也暗示了诗人即使有才华,却无用武之地,只能在这简单的事情中寻找寄托。末句“老去溪头作钓翁”,诗人想象自己老去之后,在溪头做一个钓翁。这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一种设想,也是他对现实失望后,想要远离尘世、归隐田园的愿望的体现,表达了一种隐逸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贺《洛妹真珠》

下一篇:唐·李贺《鼓吹曲辞 上之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