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ī
èr
shí
sān
shǒu

朝代:唐作者:李贺浏览量:1
西
jiǔ
jiāng
lán
dōng
wáng
fàn
gān
jūn
wáng
ruò
yàn
shuí
wèi
chē
yuán

译文

宴会上西王母已将要把酒饮尽,东王公的饭也已经快吃完。君王啊如果您去瑶池赴宴,谁来为您驾辕飞奔向前?

逐句剖析

"西母酒将阑":宴会上西王母已将要把酒饮尽,

# 阑:残尽。,西母:即传说中的西王母。

"东王饭已干":东王公的饭也已经快吃完。

# 东王:即传说中的东王公,又名东皇公。

"君王若燕去":君王啊如果您去瑶池赴宴,

# 燕:通“宴”。,君王:指称帝王。

"谁为拽车辕":谁来为您驾辕飞奔向前?

# 拽:拉。一作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马诗二十三首(其七)》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咏马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西王母酒宴将散、东王公饭罢的仙界场景起兴,通过“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的诘问,隐喻人才闲置、壮志难酬的时代困境。全诗仅四句,却以凝练的意象和冷峻的笔触,借神话外壳包裹现实关怀,既延续了李贺诗歌奇崛诡谲的风格,又暗含对统治者不识贤才的讽喻,体现了中唐诗人特有的精神苦闷与批判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马诗二十三首(其七)》是唐代诗人李贺所作,李贺虽为唐室宗孙,祖上可追溯至郑王李亮一脉,然历经数代变迁,这一支唐室宗枝早已被皇家遗忘,沦为居于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粗茶淡饭难以为继的清苦境地。他虽才华横溢,刻苦攻读,诗名早传,却因无人引荐,始终未得赏识,只能在社会底层挣扎,遂怀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歌。关于这组诗的创作时间,学界普遍认为并非一时一地所作。不过,吴企明在《李贺集》中提出,此组诗创作于元和九年(814),恰逢马年,诗人感时伤怀,于愤懑中一气呵成写下这组诗作,而本诗正是该组诗的第七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西母”“东王”即西王母和东王公,是古代神话中的人物。传说西王母曾设蟠桃宴款待周穆王,东王公与西王母相对,分管男女神仙。这里借西王母宴饮将尽、东王公饭食已干,暗示宴会即将结束,君王将要离去,为下文的提问做铺垫,使诗歌具有文化。象征:“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表面上是说君王如果像燕子一样离去,谁来拉车辕呢,实际上“君王”象征着统治者,“燕去”象征着统治者的离去或不作为,“曳车辕”象征着承担国家治理的重任,借此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统治者不能任用贤才,致使国家缺乏有力支撑的担忧和感慨。设问:“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采用设问的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强调了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也表达出诗人渴望得到统治者赏识和重用,以实现自己抱负的心情。

2. 分段赏析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描绘了神仙宴会即将结束的场景。"西母"即西王母,"东王"指东王公,二者皆是神话中的重要人物,代表着尊贵与权威。"酒将阑"意为酒水即将喝尽,"饭已干"则表示饭食已经吃完,两个短句以对仗的形式,简洁而生动地展现出宴会接近尾声的状态。“阑”和“干”两个字,精准地捕捉到了宴会结束时的细节,没有多余的修饰,却让读者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宴席将散的氛围,为后文的提问埋下了伏笔。“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前一句“君王若燕去”中,“若燕去”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君王的离去比作燕子飞走,形象地表现出君王离去时的轻盈与迅速。燕子本就是轻盈灵动的意象,用在此处,暗示了君王离去的洒脱与不留恋。后一句"谁为曳车辕"则是一个问句,“曳车辕”指的是拉车辕,也就是承担驾车的重任。这里通过问句,引发读者的思考,在君王像燕子一样轻盈离去后,谁来承担拉车的重任呢?表面上是在问神仙世界中宴会结束后谁来驾车,实则可能是在隐喻现实中,当权贵或重要人物离去后,谁来挑起大梁、承担责任。这一问句,打破了前文描绘的神仙宴会的宁静,引发了对责任归属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和深层的忧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马诗二十三首各有寓意,随在读者会心,毋庸强解。唯章法似无伦次,然长吉于此不甚理会。

清黎简《李长吉集》

# 《马诗》二十三首,首首寓意,然未始不是一气盘旋,分合观之,无往不可。

清姚文燮《昌谷集注》

# 此二十三首,乃聚精会神,伐毛洗髓而出之,造意撰辞,犹有老杜诸作之未至者。率处皆是炼处,有一字手滑耶?五绝一体,实做尤难。四唐唯一老杜,此亦摭实似之;而沉着中飘萧,亦似之。

清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

# 《马诗》二十三首,俱是借题抒意,或美或讥、或悲或惜,大抵于所闻见之中各有所比,言马也而意初不在马矣。又每首之中皆有不经人道语。人皆以贺诗为怪,独朱子以贺诗为巧。读此数章,知朱子论诗真有卓见。

清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贺《相和歌辞。塘上行》

下一篇: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