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ī
èr
shí
sān
shǒu
shí

朝代:唐作者:李贺浏览量:1
xiāng
zhě
luó
xīn
pán
lóng
dēng
lín
huí
kàn
nán
shàng
shuí
dào
féng
chūn

译文

马鞍上覆盖的赭红罗帕,喷香崭新,马镫上绣绘的盘龙,鳞甲生动逼真。这匹受宠马儿在村南小路上昂首回顾,看看我,谁能说时机不好难以逢春?

逐句剖析

"香幞赭罗新":马鞍上覆盖的赭红罗帕,喷香崭新,

# 赭罗:红褐色的罗纱。,香幞:即香罗帕。平时盖在马鞍上,骑时则去掉。

"盘龙蹙蹬鳞":马镫上绣绘的盘龙,鳞甲生动逼真。

# 蹙:指用金丝银线把丝织品刺绣成皱纹状。这种丝织品叫“蹙金”。,盘龙:弯曲着的龙。

"回看南陌上":这匹受宠马儿在村南小路上昂首回顾,

# 陌:田间小路。

"谁道不逢春":看看我,谁能说时机不好难以逢春?

# 逢春:遇着好时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四)》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组诗其中一首。这组诗表面咏马,实则借物抒怀。诗中或描绘骏马外在形象,如“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展现马的神采奕奕;或刻画马的内在品质,像“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凸显马的骨力坚劲。李贺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以马自喻,通过“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等句抒发怀才不遇的感叹与愤慨,借“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等语表达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愿望。同时,诗中还运用大量典故,如借司马相如、严君平、周穆王八骏等故事,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对明主的渴望、对统治者不识人才的批判以及对人才遭受摧残的痛心。全组诗构思奇巧,想象丰富,炼字炼意精妙,语言风格独特,具有寓意精警、寄托遥深、构思新颖、用典灵活等艺术特色,深刻反映了李贺对自身遭遇的感慨和对人才问题的思考,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马诗二十三首》是李贺所写。李贺虽为唐室宗孙,但家道中落,生活清苦。他才华出众、苦读砺志,诗名远扬,却因无人引荐而不被赏识,长期挣扎于社会下层,心中满是忧愤。于是,他怀着这种复杂的情感创作了这组诗。一说该组诗创作于元和九年(814),时值马年,李贺感慨万千,一气呵成完成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香幞赭罗新”一句,从语言角度来看,“香”字点明幞头带有香气,给人以嗅觉上的感受,增添了华贵之感;“新”字则突出幞头的崭新,展现出物品的精致。在形象塑造方面,仅用五字便勾勒出一个装饰精美、散发香气的幞头形象,暗示出人物身份的高贵。从内容主题角度,也为后文展现奢华场景埋下伏笔。“盘龙蹙蹬鳞”中,“盘龙”描绘出蹬上雕刻的图案,展现出器物装饰的精美与繁复,运用形象的描绘手法,将蹬上的纹路比作龙鳞,“蹙”字生动地写出龙鳞紧密排列的状态,使画面极具立体感,在表达技巧上属于细节刻画,通过对蹬上图案的细致描写,进一步渲染出整体的华贵氛围,凸显出物品的珍贵与华丽。“回看南陌上”一句,“回看”这一动作描写,从表达方式上,将视角从近处的精致物品转向远处的南陌,在结构上起到了过渡作用。在内容主题上,引发读者对南陌景象的好奇,同时也暗示出人物的心境变化,或许是在欣赏完身边的华贵之物后,将目光投向外界。“谁道不逢春”以反问句式收尾,在表达技巧上增强了语气,引发读者思考。从内容主题来看,表面上是在说南陌上一片春意盎然,实则暗含着对当下美好生活、繁荣景象的赞美,通过反问,更加强化了这种情感的表达,给人以余韵悠长之感,同时也将诗歌的情感从对物品的描绘升华到对整个场景、氛围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七)》

下一篇:唐·李贺《官不来(题皇甫湜先辈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