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章摘句老雕虫":寻觅词章摘取文句,一辈子像个“雕虫”,
# 老雕虫:老死于雕虫的生活之中。雕虫:比喻从事不足道的小技艺。常指写作诗文辞赋。,寻章摘句:指创作时谋篇琢句。
"晓月当帘挂玉弓":彻夜苦吟,映帘的晓月弯弯像个玉弓。
# 当帘:映帘。,晓月:指拂晓的月亮。
"不见年年辽海上":难道没有看见辽海上年复一年征战急,
# 见:看见。
"文章何处哭秋风":这种“悲秋”的诗文又有什么用。
# 哭秋风:即悲秋的意思。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前两句描绘了艰苦的书斋生活,流露出诗人的怨艾,展现其惨淡苦吟的精神与落寞处境;后两句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相连,揭示内心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郁积的忧愤情怀。
2. 写作手法
白描:“晓月当帘挂玉弓”一句运用白描手法,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天将破晓之时,一弯残月如玉弓般低挂在帘前的画面,将诗人刻苦写作的场景生动呈现。对比:“晓月当帘挂玉弓”所描绘的清冷孤寂之景,与诗人“寻章摘句”时的勤奋刻苦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诗人虽精神可嘉,却处境落寞,增强了诗句的暗示性与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首句中,李贺感慨自己的青春在寻章摘句的文字功夫中悄然流逝。乍看此句,似有自卑自贱之意,实则耐人寻味。李贺素以文才自负,曾自比“汉剑”,发出“自言汉剑当飞去”的豪言,足见其抱负远大。然而,现实残酷,他沦于“天荒地老无人识”的境地。“雕虫”一词从李贺口中说出,实乃愤激之语。“老”字在此活用为动词,寓意着将在纸笔间消磨一生,饱含无尽辛酸。第二句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他刻苦为文的模样。一弯残月低悬檐前,宛如当帘而挂的玉弓,天将破晓,他仍在专心琢句谋篇。此处,诗人苦吟的执着与身旁唯有残月相伴的孤寂形成强烈反差,暗示意味十足。读书为何难展其用?有才学为何不被世用?三、四句笔力遒劲且充满悲怆,将个人境遇与国家命运相连,揭示出内心痛苦的社会根源,抒发了长久郁积的忧愤。“辽海”指东北边境,即唐河北道属地。元和四年至七年,此地割据势力兵变不断,无视朝廷政令。唐宪宗多次征讨,却屡战屡败,致使天下疲惫,藩镇割据依旧。国家多难、民生困苦,此为诗人悲痛原因之一;战乱频仍,朝廷重武轻文,斯文沦落,此为其二。末句“文章”指代文士,也正是李贺自身。“哭秋风”并非普通的悲秋之情,而是饱含对时事的感伤、对自身穷途的哀悼。
4. 作品点评
全诗结构精妙,表现手法灵动多变,情调含蓄蕴藉。诗人以隐晦曲折之笔,揭示斯文沦落的社会根源,深化主题,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尝见长吉所评《楚辞》云:时居南国,读《天问》数过,忽得“文章何处哭砂风”之句,则此一句中,有全卷《天问》在。
清黄周星《唐诗快》
# 章句误人,倏忽衰暮。仰视天头牙月,动我挽强之思矣。丈夫当立勋紫塞,何用悲秋摇落耶?
清姚文燮《昌谷集注》
# 夫书生之辈,寻章摘句,无间朝暮。当晓月入帘之候,犹用力不歇,可谓勤矣。无奈边场之上,不尚文词,即有才如宋玉,能赋悲秋,亦何处用之?念及此,能无动投笔之思,而驰逐于鞍马之问耶?
清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
下一篇:唐·李贺《相和歌辞。塘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