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卧骨查牙":已经饿得瘦骨嶙峋的马儿躺卧着,
# 骨查牙:形容马瘦骨嶙峋。查牙:错出不齐貌。
"粗毛刺破花":粗硬的毛刺破那斑驳的花纹。
# 花:指斑驳的毛片。,粗毛:马瘦则显毛粗。
"鬣焦朱色落":鬣毛朱红色的光泽已消退只剩枯焦,
# 朱:一作珠。
"发断锯长麻":额头上的毛已被粗长的麻绳磨断。
# 长麻:制作马络头的一种材料。,发:马额头上的毛。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马诗二十三首(其六)》是李贺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也是咏物诗。全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借对马这一形象的细致刻画,深沉地抒发了诗人自身怀才不遇,在艰难困苦中挣扎的悲惨境遇与无奈之情,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作品。
2. 分段赏析
“饥卧骨查牙”:此句描绘出一匹马因饥饿而卧倒在地,瘦骨嶙峋的模样。“饥卧”直接点明马的生存状态,突出其饥饿难耐的处境。“骨查牙”则形象地刻画了马瘦到骨头突出的程度,仿佛能看到牙齿一般,让人直观地感受到马的极度瘦弱,为全诗定下了凄凉的基调。“粗毛刺破花”:这句进一步描写马的毛发。马毛粗硬杂乱,仿佛能刺破身上的花纹,强调了马的皮毛因缺乏照料和营养而变得粗糙不堪,不仅失去了光泽,还显得十分凌乱,从细节处强化了马的落魄形象,让人联想到它生活的困苦与艰辛。“鬣焦朱色落”:“鬣焦”指马颈上的长毛干枯焦脆,失去了原本的光泽。“朱色落”将马鬣失去的光泽比作珍珠失去光彩,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马鬣的衰败之态,如同珍贵的珍珠失去了光芒,暗示了马曾经或许有着美好的过去,但如今却陷入困境,令人惋惜。“发断锯长麻”:最后一句写马的毛发断裂,就像被锯断的长麻一样。“发断”直接写出毛发的损坏,“锯长麻”的比喻则更加形象地表现出马毛断裂后的杂乱无章和脆弱,进一步强调了马的衰弱和痛苦,使读者对马的悲惨境遇有更深刻的感受。
# 马诗二十三首各有寓意,随在读者会心,毋庸强解。唯章法似无伦次,然长吉于此不甚理会。
清黎简《李长吉集》
# 《马诗》二十三首,首首寓意,然未始不是一气盘旋,分合观之,无往不可。
清姚文燮《昌谷集注》
# 此二十三首,乃聚精会神,伐毛洗髓而出之,造意撰辞,犹有老杜诸作之未至者。率处皆是炼处,有一字手滑耶?五绝一体,实做尤难。四唐唯一老杜,此亦摭实似之;而沉着中飘萧,亦似之。
清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
# 《马诗》二十三首,俱是借题抒意,或美或讥、或悲或惜,大抵于所闻见之中各有所比,言马也而意初不在马矣。又每首之中皆有不经人道语。人皆以贺诗为怪,独朱子以贺诗为巧。读此数章,知朱子论诗真有卓见。
清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
下一篇:唐·李贺《自昌谷到洛后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