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玦谁家子":身佩玉玦的是谁家的好儿郎,
# 宝玦:其状如环而有缺口的玉饰。
"长闻侠骨香":久闻他豪侠的美名远扬四方。
# 侠骨:指勇武仗义的性格或气质。
"堆金买骏骨":他花费重金买了骏马的尸骨,
# 堆金买骏骨:语本《战国策·燕策一》,战国时郭隗以马作喻,劝说燕昭王招揽贤士,说古有君王以千金求千里马,三年未得,其侍臣主动求寻,三月后以五百金买一死骏马之首,于是不到一年,得千里马三匹。
"将送楚襄王":却要送给并不爱马的楚襄王。
# 楚襄王:即战国时楚顷襄王芈横。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1. 写作手法
用典:“堆金买骏骨”运用了燕昭王求贤的典故,以古喻今,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人才不被重视的不满和感慨,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诗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象征:诗中的“骏骨”象征着人才,“宝玦子”象征着有识才之心的人,“楚襄王”则象征着不重视人才、不能任用贤能的统治者。通过这种象征手法,将抽象的人才问题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比:少年的“侠骨香”与楚襄王的不贤形成对比,突出了人才被错送、不被珍惜的可悲现实;同时,少年堆金买骏骨的热情与楚襄王的冷漠也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主题,表达出诗人对人才遭遇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2. 分段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个佩戴着宝玦的少年形象,“长闻侠骨香”则表明这个少年以侠义闻名,在人们的口碑中有着美好的声誉,给人一种英姿飒爽、风度翩翩的感觉,为下文的行为做了铺垫。后两句化用了《战国策・燕策一》中燕昭王求贤的典故,这里说少年花费重金买了骏马的尸骨,却要送给楚襄王。楚襄王并非爱马之人,也不是重视贤才的君主,少年的行为看似荒诞,实则蕴含深意,暗示了真正的人才往往不被重用,即使有识才之人,也可能将人才错送给不懂得珍惜的人,抒发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埋没人才的感慨,辛辣讽刺当权者与伪善豪侠的勾结,揭露人才被献媚者利用的悲剧。
上一篇:唐·李贺《感讽五首·其四》
下一篇: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