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弭棹凌奔壑":划动船桨越过奔腾的山谷溪流,
# 奔壑:涧峡中的急流。,凌:渡。,弭棹:按住船桨。弭,按。棹:一作櫂。
"低鞭蹑峻岐":放低马鞭小心登上陡峭的山路。
# 低鞭蹑峻岐:这句是说由于山险峻,不敢扬鞭催马快行。低鞭:低垂马鞭。蹑峻岐:攀登高山。峻岐,峻峭,指高山。
"江涛出岸险":江中的波涛从岸边涌起显得十分险恶,
"峰磴入云危":登山石阶高耸入云令人感到危险。
# 峰磴:通往山顶的石阶。
"溜急船文乱":水流湍急船身花纹般的波纹也变得杂乱,
# 船文乱:船行水面所荡出的纹溜称船文,因水流湍急,故而纷乱不齐。文,同“纹”。,溜急:水流湍急。
"岩斜骑影移":岩石倾斜骑马人的身影也随之移动。
# 骑影移:坐骑的影子随着山路的倾斜弯曲而不断变化。
"水烟笼翠渚":水面上的烟雾笼罩着翠绿的小洲,
# 翠渚:草木葱绿的小岛。
"山照落丹崖":夕阳的余晖洒落在红色的山崖上。
# 丹崖:被夕照映红的山崖。,山照:山中的夕照。
"风生蘋浦叶":微风吹过蘋浦的叶子沙沙作响,
# 蘋浦:生长蘋草的水边。蘋,多年生水生蕨类植物,亦称“大萍”“田字草”。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
"露泣竹潭枝":竹潭边的树枝上露珠似在哭泣。
# 竹潭枝:生长在深水岸边的竹枝。据《蜀水考》载,泥溪南流与竹溪水合,“环溪多竹”。,露泣:露珠滚动。泣,一作“泫”。
"泛水虽云美":在水上泛舟虽然说很美好,
# 泛水:坐船在水上漫游。
"劳歌谁复知":但那劳作的歌声又有谁能理解呢。
# 劳歌:指劳动者所唱的民歌。后引申为劳生之歌。凡抒发政治失意,生活不得安定的怨愤的诗歌,都叫劳歌。这里即用此引申意义。
“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650~676/684),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幼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并撰《指瑕》。他曾任虢州参军等职,因恃才傲物等原因历经波折。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也称“初唐四杰”,而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其诗长于五律,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清新流丽,代表诗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且有气势,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有辑本《王子安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行旅诗。描绘了泥谿一带山水雄奇艰险的景象,体现了劳动人民在艰难环境中的苦难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不幸遭遇寄予的深切同情。
2. 分段赏析
“弭棹凌奔壑,低鞭蹑峻岐。”开篇便点明自己的行程,停船跨越奔腾的沟壑,挥鞭缓缓攀登险峻的山路。“弭棹”“低鞭”个动作,生动地展现出诗人旅途的艰辛,同时也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在艰难中前行,领略沿途景色的基调。“江涛出岸险,峰磴入云危。”从宏观角度描绘泥溪的山水。江涛汹涌,冲出江岸,尽显险峻之势;山峰上的石径蜿蜒曲折,仿佛直入云端,突出其高耸险峻。通过“出岸险”和“入云危”的描写,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泥溪山水的雄浑壮阔,为诗人的行旅增添了一种磅礴的气势。“溜急船文乱,岩斜骑影移。”这一联从细节处入手,描绘行船和骑马时的所见。水流湍急,使得船行过后的波纹杂乱无章;在倾斜的岩石旁骑马前行,人的影子随着地势的变化而移动。“溜急”与“船文乱”、“岩斜”与“骑影移”相互呼应,细腻地展现了旅途的动态变化,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行旅中的惊险与奇妙。“水烟笼翠渚,山照落丹崖。风生蘋浦叶,露泣竹潭枝。”诗人在描绘完旅途的险峻后,转而展现出泥溪山水的秀丽与诗意。水烟朦胧,笼罩着翠绿的江中小洲;山间的光照落在红色的山崖上,色彩鲜明。微风吹过蘋浦,蘋叶轻轻摇曳;竹潭边的树枝上,露珠如泪般欲滴。这四句诗从视觉和触觉等多个角度,营造出一种清幽、略带忧伤的氛围,将泥溪的自然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泛水虽云美,劳歌谁复知。”诗人在前文对泥溪山水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后,笔锋一转,发出感慨。泛舟水上,欣赏着如此美景,本应愉悦,但旅途的辛劳又有谁能知晓呢?此句将前面的美景与自己的辛劳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了诗人在欣赏美景之余,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使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深沉。
3. 作品点评
此诗在艺术表现方面,尚留存着宫廷诗的一些特征。为契合排律的规范,诗人特意对语序和句法加以调整。像诗中的第二联与第五联,便是经过重新安排语序,才符合排律措辞的要求。此外,诗人精心构思了一组精妙的对句,把水行的惊险与陆行的凶险形成对照。这些对句所呈现出的景象,虽说奇特且秀丽,但并非源于对自然界独特景象和细微之处的观察,而是借助句法的曲折变化来获取别样的感受,而这恰恰是宫廷诗一贯的创作习气。
# 这首诗突出描绘了泥溪一带山水的雄险风貌。首二句“弭櫂”“低鞭”,刻画了急流峻岭畏慑行人的心态。接下四句,特别写出船出峡口与马行斜岩的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以慨叹行旅之劳和不被人了解作结。这样,前面所写的山水险阻,都成了人生坎坷的衬托。
任国绪《初唐四杰诗选》
上一篇:唐·王勃《焦岸早行和陆四》
下一篇:唐·王勃《寒夜思友三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