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征思断":空中的大雁隔断了我的思念,
# 征:表示远行,同时还可与迁客、边卒相联系。,云间:此指天空中的大雁。
"月下归愁切":月下想要归家的愁思越发急切。
"鸿雁西南飞":鸿雁也往西南家乡方向飞去,
"如何故人别":我为什么却与朋友轻易离别。
“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650~676/684),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幼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并撰《指瑕》。他曾任虢州参军等职,因恃才傲物等原因历经波折。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也称“初唐四杰”,而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其诗长于五律,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清新流丽,代表诗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且有气势,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有辑本《王子安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怀人诗。描绘了诗人远游他乡与友人离别后的情境,以鸿雁归乡反衬自身与友人的分别,抒发了诗人情思深沉的愁绪,表达了对故乡与故人的深切思念。
2. 写作手法
起兴:“鸿雁西南飞,如何故人别”:诗中先写鸿雁向西南飞去这一自然景象,借鸿雁南飞引发诗人对与故人分别的感慨,由眼前之景引出内心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使情感表达更加自然流畅。反衬:以乐衬苦,“鸿雁西南飞”,描绘出鸿雁朝着西南方向飞归的画面,在古人的文化意象里,鸿雁归乡常象征着顺遂与归依,是带有喜悦、安心意味的乐景;而此时诗人却与故人分别,内心满是愁绪。以鸿雁归乡的乐景反衬出自己与友人离别的哀伤,更凸显出离别的痛苦与不舍。
3. 分段赏析
“云间征思断,月下归愁切”:诗人以天空中大雁飞翔的景象起笔,“征思断”生动地表现出南飞的大雁突然阻断了旅人前行的脚步与平日的情思,“征”字凸显出行旅在外的状态。紧接着“月下归愁切”,点明时间是在月下,“归愁切”直白地传达出诗人归乡之愁的深切。这两句中“征”与“归”相对,营造出一种矛盾又纠结的氛围,借景抒情,展现出诗人远游他乡、思绪被扰的愁闷心境。“鸿雁西南飞,如何故人别”:“鸿雁西南飞”承接上文,进一步描绘大雁南飞的画面。诗人因见此景,发出“如何故人别?”的疑问,以鸿雁归乡的自然现象反衬自己与友人的离别。运用比兴手法,借鸿雁引发对友人的思念,强化了离别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出对故乡的眷恋,使诗歌情感更加深沉,余味悠长。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因雁而起兴,开篇将征人思绪与月下归愁相融合,营造出深沉而幽远的氛围,语言凝练且富有感染力,将对故乡与故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真挚而深沉。
# 诗中的别愁也好,乡思也罢,是都掺杂着仕宦失意的忧伤的。
不详吉林古籍出版社副编审任国绪《初唐四杰诗选》
上一篇:唐·王勃《寒梧栖凤赋》
下一篇:唐·王勃《寒夜思友三首·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