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ìng

朝代:唐作者:王勃浏览量:1
yān
hán
zhǔ
shān
yuè
zhào
qiū
lín
huán
jiāng
zhōng
sǎn
xìng
lái
ǒu
bīng
qín

译文

茫茫原野的烟雾,笼罩着夜里的小洲,山顶头的月亮,照耀着秋天的树林。我像嵇康一样,带着酒和琴乘兴上路来寻访我的知己。

逐句剖析

"野烟含夕渚":茫茫原野的烟雾,笼罩着夜里的小洲,

"山月照秋林":山顶头的月亮,照耀着秋天的树林。

"还将中散兴":我像嵇康一样,

"来偶步兵琴":带着酒和琴乘兴上路来寻访我的知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夜兴》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五言绝句。前两句写景,营造出静谧而朦胧的氛围;后两句用典,表达了诗人效仿魏晋名士嵇康和阮籍,追求精神自由与高雅志趣的情怀。通过简练的意象与深邃的典故,将自然之景与文人之思熔铸一体,既展现了王勃“初唐四杰”之首的语言功力,也映射出唐代士人在政治与精神双重困境中的挣扎与超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650~676/684),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幼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并撰《指瑕》。他曾任虢州参军等职,因恃才傲物等原因历经波折。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也称“初唐四杰”,而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其诗长于五律,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清新流丽,代表诗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且有气势,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有辑本《王子安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王勃因撰写《檄英王鸡》触怒唐高宗,于669年被逐出沛王府,流寓蜀地三年,期间游历巴蜀山川,创作了大量诗文。这首诗可能作于此时,或是晚年南行探父途中(675年),反映了他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孤独感。诗中“野烟”“山月”的苍茫秋景,暗合他羁旅生涯的寂寥。据载,王勃晚年因私杀官奴被贬为庶人,其父王福畤亦受牵连贬至交趾(今越南),他南下探望父亲途中写下《滕王阁序》等名篇,而《夜兴》或为同期作品,透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二句以“野烟”“夕渚”“山月”“秋林”四组意象,勾勒出一幅秋夜山野的静谧图景。“野烟含夕渚”:暮色中,原野的薄雾笼罩着水边沙洲,“含”字赋予烟雾以动态,仿佛自然在轻拥黄昏的寂寥。“山月照秋林”:山间明月映照秋日树林,“照”字凸后二句化用魏晋名士嵇康、阮籍的典故,由景入情,表达超脱与孤寂交织的复杂心境。后二句化用魏晋名士嵇康、阮籍的典故,由景入情,表达超脱与孤寂交织的复杂心境。“中散兴”:嵇康曾任中散大夫,以琴酒自适,象征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诗人借此自喻,暗示虽处逆境仍持高洁志趣。“步兵琴”:阮籍曾为步兵校尉,以琴抒怀,暗含孤独苦闷。此句透露出诗人渴望知音却难觅共鸣的怅惘。显月光穿透力,与“秋林”的萧瑟形成清冷意境,暗示季节更替与诗人漂泊的孤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勃《春日宴乐游园赋韵得接字》

下一篇:唐·王勃《八仙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