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里寒光尽":长安冬季的日光略带寒意,
# 寒光尽:寒冷的气候已消尽,即是说春已降临。,帝里:帝都。《晋书·王导传》:“导曰:‘建康,古之金陵,旧为帝里。’”这里指长安。
"神皋春望浃":京畿一带春光融洽。
# 春望浃:远望已是一片融融的眷光。浃,融洽,融和。,神皋:皋,通“高”。《荀子·大略》:“望其圹,皋如也。”长安古代属雍州,地势高敞,古人认为是天神所在的方位。秦汉时代的帝王在这里建了许多神祠,祭祀天帝。张衡《西京赋》:“尔乃广衍沃野,厥田上下,实惟地之奥区神皋。”即以神皋代指长安京畿一带。
"梅郊落晚英":郊外的梅枝上迟开的梅花凋落了,
# 晚英:迟开的花朵。,梅郊:开着梅花的郊外。
"柳甸惊初叶":郊野的杨柳正在发芽。
# 柳甸:通往乐游园的长满柳树的郊向。唐代长安盛植柳树,行人远离,亲友相送到城外,折柳枝相赠为一时风俗。惊初叶:柳枝上新放的绿叶叫人看了惊喜不止。初叶,新放的绿叶。
"流水抽奇弄":流水弹奏着美妙的音乐,
# 奇弄:奇妙的乐曲。嵇康《琴赋》:“改韵易调,奇弄乃发。”,流水:古琴曲有《流水》。相传为春秋时俞伯牙所制。《列子·汤问》载,俞伯牙向往流水,就弹起《流水》曲,他的朋友钟子期听了,便说他弹出了江河浩瀚奔腾的声音和气势,伯牙把子期当作知音。
"崩云洒芳牒":翻涌的云彩带来雨意引发诗思洒落花笺。
# 芳牒:花笺,精美的诗笺。,洒:下雨。诗中指敏捷的诗思通过笔墨写在花笺上而成诗篇。,崩云:翻涌的云。
"清尊湛不空":清澈的美酒一杯接一杯,
# 湛:清澈的样子。洒以色清为上品。,清尊:酒杯的美称。尊,同“樽”。
"暂喜平生接":暂时为我们平时的交往欣喜吧。
# 平生接:平时的交往。接,交往,友谊。,暂喜:一时高兴。
“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650~676/684),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幼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并撰《指瑕》。他曾任虢州参军等职,因恃才傲物等原因历经波折。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也称“初唐四杰”,而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其诗长于五律,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清新流丽,代表诗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且有气势,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有辑本《王子安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宴饮诗,介绍了长安帝都冬去春来的季节转换与乐游园中的春日景致,描绘了梅花飘落、柳叶初绽、流水潺潺、云霞绚烂等生动画面以及宾客赋诗的雅致场景,营造了既清新明快又略带感慨的复杂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喜爱之情。
2. 分段赏析
“帝里寒光尽,神皋春望浃。”诗的前两句,描绘出长安京畿一带春日的景致,点明了时节,也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寒光尽”三个字,让人感受到融融暖意悄然降临;“春望浃”则传递出明朗乐观的氛围,贯穿全诗。“梅郊落晚英,柳甸惊初叶。”接下来的三、四句,细致勾勒出前往乐游园途中所见的风光。“惊初叶”里的“惊”字用得巧妙,生动展现出诗人猛然间发现春色时,那份瞬间涌上心头的惊喜。“流水抽奇弄,崩云洒芳牒。”五、六两句,既写出了乐游园周边的环境,也描绘了宾客们当场赋诗的情景,自有一番别致的韵味。不过,由于此次作诗有限定的韵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诗人的才思。比如“崩云洒芳牒”一句,想法虽新颖独特,但用词却显得艰深晦涩,不易理解。“清尊湛不空,暂喜平生接。”结尾两句,描写了宴饮的欢乐场景,也抒发了诗人的整体感受。其中“暂喜”二字,隐约透露出他内心深藏的苦闷,由此可见,这场宴席带来的欢愉不过是暂时的罢了。
3. 作品点评
细究全诗,王勃尤善以一字之妙传情达意:"帝里"二句中,"浃"字精妙地融合了春意之浓与心境之舒;"柳甸"句的"惊"字尤为传神,既写春色初绽之景,又抒蓦然见春之悦;"流水"句以"抽"字描摹水声潺潺,如奇妙的乐曲从泉水中流淌而出。其他如"崩云"之"洒"、"清尊"之"湛",皆以一字而境界全出。正因这些精妙的字眼运用,诗中景致与情思得以完美交融,诗人内心之喜悦亦跃然纸上。
# 全诗层层推进,针脚细密,句句扣题,语语见情,格调清新活泼,在当时诗坛确是高出一头。由于限韵作诗,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作者,例如“崩云洒芳牒”一句,诗思那样新鲜,而语言却嫌晦涩。
吉林古籍出版社副编审任国绪《初唐四杰诗选》
上一篇:唐·王勃《白下驿饯唐少府》
下一篇:唐·王勃《夜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