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ái
xià
驿
jiàn
táng
shào

朝代:唐作者:王勃浏览量:1
xià
驿
qióng
jiāo
chāng
tíng
shí
nián
xiāng
zhī
yòng
zǎo
huái
怀
bào
rán
lóu
wǎn
zhào
xiāng
fēng
yān
dào
cháng
ān
zài
biān

译文

在白下驿与君患难之交的日子,“我”曾像韩信那样多次在“你”家吃饭。相知并不在于时间早晚,只要心里装着对方就没什么区别。水边的酒楼在夕阳中显得非常低沉,乡路被风烟阻隔,距离“我”万里之遥。“我”这一去怎么样呢,长安离“我”越来越远。

逐句剖析

"下驿穷交日":在白下驿与君患难之交的日子,

# 穷交日:用典。据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战国时,虞卿和魏齐是从小的穷朋友,后来虞卿做了赵国的宰相,魏齐做了魏国的宰相。魏齐和秦国的当权人物应侯有仇,秦国向魏国讨要魏齐,并且讨要的态度很严峻,魏齐就逃到赵国虞卿这里。虞卿为了救从小就是穷朋友的魏齐,立即丢了宰相印,跟魏齐一同偷跑出赵国到了魏国,求情于魏信陵君。信陵君犹疑不决,没有慷慨答应。魏齐见事如此,就自杀了。根据这个故事,汉班固《汉书·游侠传》曾说:“赵相虞卿,弃国捐君,以周穷交魏齐之厄。”穷交日由此而来。

"昌亭旅食年":“我”曾像韩信那样多次在“你”家吃饭。

# 昌亭旅食年:用典。《史记·淮阴侯传》记载:韩信没有做官以前很贫穷,行为又不检点,不能被推选去当个小官吏,他又不能做买卖设法自谋生计。因此,韩信经常去别人家吃闲饭,人们都讨厌他。他曾去南昌亭长家里吃饭,吃了几个月,亭长妻子不高兴。一天早晨,亭长家在草席上吃饭,韩信去了,亭长妻不给安排饭食。韩信看出人家讨厌他,很生气,马上离开亭长家。“昌亭”句出于此。意思是说寄人篱下。昌亭,是南昌亭的省略词。旅:众多。

"相知何用早":相知并不在于时间早晚,

# 何用:何必。

"怀抱即依然":只要心里装着对方就没什么区别。

# 依然:依依不舍的样子。,怀抱:心心相印。

"浦楼低晚照":水边的酒楼在夕阳中显得非常低沉,

# 浦楼:水边的酒楼。

"乡路隔风烟":乡路被风烟阻隔,距离“我”万里之遥。

"去去如何道":“我”这一去怎么样呢,

# 去去:远去。

"长安在日边":长安离“我”越来越远。

# 日边:意思是说相距遥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白下驿饯唐少府》是唐代王勃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作于上元二年(675)王勃南下交趾探亲途中,在江宁县白下驿与唐少府分别之际。诗中运用情景交融等手法,既表达了对唐少府帮助的感激,又借景抒发深沉的思乡之情,以及对前途的担忧惆怅。诗句凝练,情感真挚。从分段赏析来看,各联紧密相连,层层递进地展现诗人心境。作为初唐送别诗的作品,体现了王勃诗歌清新自然又蕴含深情的风格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650~676/684),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幼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并撰《指瑕》。他曾任虢州参军等职,因恃才傲物等原因历经波折。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也称“初唐四杰”,而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其诗长于五律,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清新流丽,代表诗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且有气势,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有辑本《王子安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从洛阳出发前往交趾探望父亲,途中抵达白下驿(今江苏南京)。在此期间,王勃结识了当地县尉唐少府。一段时间后,王勃需继续南下行程,即将与唐少府分别。在饯别之际,王勃有感于这段情谊以及自身的羁旅漂泊,写下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借在白下驿与唐少府分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唐少府相助的感恩,抒发了深沉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未来前途的担忧、惆怅之感。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诗人描绘了浦边的楼阁在傍晚的低照下显得愈发低矮,故乡的道路被风烟所阻隔的景象。诗人借这傍晚时分黯淡、凄迷的景色,抒发了自己羁旅漂泊中浓浓的思乡之情,以及面对前途的迷茫与惆怅,将内心复杂的情感借助眼前之景抒发出来。情景交融:“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在这句诗里,晚照下低矮的浦楼、朦胧的风烟等自然之景,与诗人心中的思乡之愁、离友之怅惘以及对未来的忧虑等情感紧密交织。景因情而染上哀伤色彩,情因景而更显深沉,景与情相互融合,难解难分,生动地展现出诗人彼时的心境。用典:“长安在日边”一句,引用典故,借“日边”代指长安,暗示友人此去长安,也委婉表达自己对前途的某种期许与迷茫,使诗歌表意更含蓄,增添了文化内涵。

3. 分段赏析

首联,诗人以“下驿”“昌亭”自比处境,用典暗示自己与友人在穷困之时相交。“穷交日”“旅食年”,凝练地写出自己漂泊、困窘的生活状态,为下文抒发情感做铺垫。从语言角度看,用词质朴却精准,生动展现出诗人当时的境遇。颔联,从情感主旨角度,直接表达出诗人对友情的看法,认为相知不必在早年,只要胸怀相投,情谊就依旧深厚。此句以直白的语言,凸显出诗人与友人真挚的情感,从表达技巧上,是直抒胸臆,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对这份友情的珍视。颈联,从形象角度,描绘出一幅带有凄迷色彩的画面:夕阳西下,浦楼在余晖中显得低矮,故乡的道路被风烟阻隔。从表达技巧看,运用借景抒情,借这傍晚的凄凉之景,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羁旅愁思与对故乡的思念,以及与友人离别的惆怅。尾联,从内容主题看,既表达了对友人此去长安的送别之意,又借“长安在日边”的典故,隐晦地抒发了自己对前途的复杂情感,或许有向往,或许有迷茫。从语言角度,用典使语言更具韵味,表意更丰富。

4. 作品点评

诗人将深深的忧愤与无限的伤感蕴积于诗中。其写作特色鲜明,景物描写色彩暗淡凄清,营造出萧索孤寂之感,通过借景抒情,实现情与景的有机融合,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用典准确精当,使诗句含意深刻,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与思想深度。整体而言,该诗展现了王勃独特的艺术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白下驿饯唐少府》成了王勃在南京的“绝唱”,给南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现代江苏省旅游学会副会长邢定康《金陵诗词游屐之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勃《观佛迹寺》

下一篇:唐·王勃《春日宴乐游园赋韵得接字》

猜你喜欢